黑支果乡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辖乡
黑支果乡,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地处广南县境东南部,东与南屏镇相连,南与麻栗坡县新寨、富宁县木央乡接壤,西接篆角乡,北与曙光乡毗邻,乡人民政府距广南县城102千米,行政区域面积45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黑支果乡户籍人口64253人。
历史沿革
清道光五年(1825年),黑支果乡境域置阿章营。
民国二年(1913年),隶大南区。
民国二十年(1932年),改称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扩乡,从第三区分出设南屏乡。
1949年11月,称南屏区。
1951年,与马街区合并称第四区。
1957年12月,隶马街区。
1958年11月,黑支果分出成立大同公社,八宝区的夷郎、木浪2乡划归大同公社。
1961年5月,大同公社改为黑支果区。
1967年,区改管制委员会。
1984年1月,公社改区。
1988年,区改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黑支果乡辖黑支果、阿章、牡宜、木浪、新街、夷郎、天生桥、脚木塘、龙滩、鼠街、马稍、坪寨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84个村民小组。有266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黑支果乡辖12个行政村:黑支果村、阿章村、牡宜村、木浪村、新街村、夷郎村、天生桥村、脚木塘村、龙滩村、鼠街村、马稍村、坪寨村;乡人民政府驻黑支果村民委员会商贸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黑支果乡地处广南县境东南部,东与南屏镇相连,南与麻栗坡县新寨、富宁县木央乡接壤,西接篆角乡,北与曙光乡毗邻,乡人民政府距广南县城102千米,行政区域面积45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黑支果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呈长方形,平均海拔1500米,多属山区岩溶地带,最高点位于脚木塘大山,海拔1630米;最低点位于马稍村,海拔1150米。
气候
黑支果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15.9℃,1月平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1℃(2010年1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29℃(2011年7月26日),生长期年平均285天,无稻期年平均308天,最长达341天,最短为30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4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13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1180毫米(2011年),极端年最小降雨量1020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7月最多。
水文
黑支果乡境内河道属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董河,是广南县与麻栗坡县的界河,境内总长87千米。
自然灾害
黑支果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大风、泥石流等,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2010年百年不遇的旱灾,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430万元。
自然资源
黑支果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铅、锌、锑、银、锰,尤以氧化锌、铁矿储量丰富。
2011年,黑支果乡有耕地面积4.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黑支果乡辖区总人口51404人,另有流动人口1161人,总人口中,男性2784人,占54.05%;女性23620人,占45.95%;14岁以下13343人,占25.96%;15—64岁34072人,占66.8%;65岁以上3253人,占6.3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8460人,占55.4%;有壮、苗、瑶、彝、仡佬、蒙古等6个少数民族。共22944人,占44.6%,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彝、苗、壮3个民族,其中苗族1424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1.74%;彝族4848人,占21.03%,壮族2511人,占10.89%。
截至2017年末,黑支果乡常住人口53213人。
截至2019年末,黑支果乡户籍人口6425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黑支果乡财政总收入1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财政收入36.9元,比上年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
2019年,黑支果乡有工业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8个。
农业
2011年,黑支果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18585万元,比上年增长36.5%,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生产粮食18120吨,其中水稻4846吨;玉米7320吨,杂粮产量166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核桃、油茶、八角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马、羊、家禽为主,生猪出栏56423头,年末存栏68684头,大牲畜出栏18976头(匹),年末存栏34598头(匹);山羊出栏3600只,年末存栏4412只,大型农业机械12台,小型农业机械126台;名优特农产品有蜂蜜、核桃、蔬菜、八角等。
工业
2011年,黑支果乡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商贸
2011年末,黑支果乡有商业网点232个,从业人员787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0万元,比上年增长8.5%。
金融业
2011年末,黑支果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各项贷款余额3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黑支果乡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499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43所,在校生545人,专任教师2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09人,专任教师126人,小升初升学率9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黑支果乡有科技示范基地11个,科技示范户897个,科普阵地29个,科普书屋11个,科普服务站11个,科普学校2个。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黑支果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2个,农家书屋12个;农村文化艺术团体18个,群众演职人员200多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黑支果乡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1个;病床11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张,固定资产总值380万元,村医39人,乡卫生院完成门诊18320人,住院病人128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8037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黑支果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8户,人数198人,支出45.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月人均191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61户,人数5356人,支出3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月人均56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1人,支出12.7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6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644人次,共支出28.22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临时救济365人次,支出5.6万元,比上年增长28.5%。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35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645万元,救灾支出12.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38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黑支果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1千米,投递点1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话普及率95%。
交通
2011年,黑支果乡有县乡公路1条,全长112千米;全乡行政村公路里程113.5千米,通达率为100%,村民小组通路率86%。每日有发往文山、砚山、广南的对开客车,日客流量250人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黑支果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地村中有黑支果树而得名。
民间艺术
黑支果乡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主要有瑶族盘王节、苗族踩花山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22: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