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蜜蜂
膜翅目蜜蜂科动物
黑小蜜蜂是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昆虫,别名小排蜂。蜂王体呈黑色,中、侧盾沟明显,刻点细密;腹部背板刻点极细密。触角黑色;中胸背板黑色;足黑色;翅脉及翅中部暗黑色;体毛稀而短;颜面、触角窝间密被白色短毛;唇基及颅顶均被褐黄色毛;胸部被短黄毛;足被黑褐色毛。工蜂体呈栗黑色,上颚基部黑色,顶端褐黄色;口器黄色;触角及中胸背板黑色;腹部栗黑色;体毛稀少;颜面、触角窝间密被白色短毛。雄蜂体呈黑色,颚眼距长,后足胫节内侧的叶状突起较短。
生活习性
黑小蜜蜂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的次生稀树草坡的小乔木上营单一巢脾的蜂巢,一般离地2.5-3.5m.巢脾固定在树枝上,近圆形, 上部形成一厚的巢顶,将枝干包裹其内,下部尖突,总面积近177-334cm2,情况与小蜜蜂相似.黑小蜜蜂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气温上升到15℃时,开始活动;20℃以上时,出勤积极.每日出勤高峰期在11-17时.黑小蜜蜂工蜂护脾能力很强,即使在繁忙的采集之时,也从不让巢脾裸露.当暴风雨或烈日照射时,工蜂相互攀缘,层层重叠,围护巢脾.性机警凶猛,当人们接近时,巢脾下方的守卫蜂呈警戒状态,若触动其巢,则纷飞出击远达30-40m.取蜜时用烟驱蜂,连脾割下,每群每次约产蜜0.5kg,每年视蜜源季节,可采收2-3次.
分布范围
黑小蜜蜂体小灵活,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传粉昆虫.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在中国已发现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及临沧地区的沧原、耿马等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工蜂
体长8-9mm;栗黑色;腹部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节背板基部(或部分)红褐色。头宽于胸;唇基稍隆起,前缘脊状,平直;头部及唇基刻点细密;额眼距长大于宽;两后单眼间的距离几乎等于后单眼至复眼的距离;中胸背板及小盾片刻点深且密;小盾片端缘圆;腹部各背板刻点极细密。
体栗黑色;上颚基部黑色,顶端褐黄色;口器黄色;触角及中胸背板黑色;小盾片红褐色;腹部栗黑色;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节背板基部或部分为红褐色;足黑色。体毛稀少;颜面、触角窝间密被白色短毛;唇基及颅顶被褐黄色毛;颅顶后缘及颊毛稀且长;中胸背板被稀褐黄色毛;并胸腹节被白色短毛;后足胫节及基跗节背面两侧被黑毛,前足基跗节毛密且长;腹部第3-5节背板基部被白色毛带,第3节毛带较宽。
蜂王
体长12-14mm;腹部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3节基部红褐色。上颚2齿;颚眼距宽明显大于长;两后单眼间之距与后单眼至复眼之距的比为7:5;触角第1鞭节长于第2节;中、侧盾沟明显,刻点细密;腹部背板刻点极细密。体黑色;上颚褐黄色,顶端深褐色;颚眼距褐黄色;触角黑色;中胸背板黑色;足黑色;翅脉及翅中部暗黑色;腹部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3节背板基部红褐色。体毛稀而短;颜面、触角窝间密被白色短毛;颅顶及颊被稀而长的毛;唇基及颅顶均被褐黄色毛;胸部被短黄毛;足被黑褐色毛。
雄蜂
10-1 l mm;与雌蜂区别为:颚眼距长,最窄处等于触角第3鞭节长;后足胫节内侧叶状突起较短(图213: b),约为胫节长的一半;腹部第4-5节背板刻点深且密。体黑色;上颚基部及顶端黑色;触角第1鞭节至第9鞭节黄褐色。
参考资料
黑小蜜蜂.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9 10:56
目录
概述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