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遇航
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
黎遇航(1916-2002),道名顺吉,江苏省金坛县西岗乡西城村人。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历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中国道教》杂志主编。
人物生平
黎遇航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因生活窘迫,入茅山元符万宁宫西斋道院拜道教茅山上清派耿云清为师,出家后取道名顺吉。勤奋好学的黎遇航得名师授学,很快成为道观之佼佼者。解放后黎遇航在茅山下泊宫小学历任教师、校长,1954年被选为句容县人民代表,同年被推荐为江苏省政协委员。1957年到北京任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1961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黎遇航被推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副会长兼秘书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道教协会恢复了正常工作,1978年黎遇航再度进京。1980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主要经历
抗日道长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进入茅山,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司令部和政治部设在茅山乾元观。在“抗日救国”的号召下,黎遇航和茅山宫观不少道士及当地群众积极投入抗日洪流,为部队做向导,送情报。黎遇航先当新四军粮食保管员,后作情报站站长,当时他只有22岁。
1938年9月日军杀害了黎遇航的父亲黎洪春;10月,侵入乾元观,火烧松风阁、宰相堂、殿宇,杀死与陈毅交往甚密的惠心白道长和多名道众。面对国恨家仇,黎遇航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积极地投入抗日工作。
积极推动恢复中国道协工作
1980年,黎遇航担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职务后,积极推动中国道教协会的各项工作回到正常轨道上,很快协会的秩序得到重建。他强调不仅要团结道友,还要团结其他道教界人士,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加强与海外道教界的联系,为经济建设、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做贡献。黎遇航认为,气功、静功、中医、推拿、按摩、太极拳,这些都源于道教也传播于道教,这就是道教的一技之长,也是道教的优良传统,要积极推广,同时也要将其作为向海外宣传的窗口。
黎遇航重视培养道教界的知识分子。经他倡导,中国道教协会从1983年起多次举办道教专修班,培养宫观的管理人员,并从专修班中选拔优秀者,成立进修班,培养道教研究人员。1990年中国道教学院成立,黎遇航亲任院长。1987年中国道协创办了《中国道教》杂志,黎遇航兼任主编。可以说,黎遇航在恢复中国道协工作、弘扬道教文化事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12月20日,黎遇航道长在北京羽化。病重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贾庆林、王兆国、司马义·艾买提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12月25日,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黎遇航道长的遗体送别仪式。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分别进行报道和发表文章,对黎遇航一生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与党和人民政府团结合作,积极探索道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为中国的道教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7 14:2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