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湛枝(1870~1928),字露苑,亦露庵、璐庵。南海人。他出生寒门,读不起书,从小立志,勤奋好学。9岁时,能写一手好字和撰写好文章。未及10岁,主动承担看铺卖货。幸得村里的私塾先生吴佐建识器,并向他的父亲表示,让其儿免费入读私塾。16岁,即光绪十二年(1886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23岁,光绪十九年(1893)乡试第六名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传胪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宣统元年(1909),奉圣赏加侍讲太子保,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之一。同年4月,出使俄国参赞;钦选增补为资政院议员(1907~1912);民国元年(1912),钦赐礼部尚书一品衔。与温肃、欧家濂合编《德宗景皇帝圣训》。
黎湛枝还是一位民国时期的遗老书法家。民国五年(1916),溥仪退位后,他随之迁出紫禁城,流落天津。张勋复辟时,授学部右丞。不久,他辞去职务,退隐政治稳定的香港,与前清翰林的赖际熙、岑光樾、
桂坫、吴道镕、区大原、区大典、陈伯陶、朱汝珍、商衍鎏、左霖、温肃等人,结社雅集,品诗论画,弘扬传统国学。这批前朝遗老书家,为当时广东书坛的中坚,从而,推动了中国传统书画在香港的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优秀书法作品。尽管如此,黎湛枝传世亦不多见,传世的作品以楷、行、草三体为主。
当时,黎湛枝没钱上京参加会试,不得已做了“枪手”,帮番禺一潘姓有钱人和另一考生著文应试,双方事先讲好,考中付银3000两,不中也得给800两。黎湛枝分别写了三篇应考文章,没想到竟全都中了,潘姓有钱人得了第一名举人,另一个也中了举,排名第36位。而他自己,只得了第六名。有了进京赴考的盘缠,黎湛枝一路凯歌,从会考进士一直到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金殿传胪及第,做了翰林庶吉士。
2004年的某日黎西村73岁的黎贤铿老人看报时,突然发现一张老照片的说明里出现了“黎湛枝”三个字,那篇名为《“广东宰相”入阁照现身羊城》的报道中,展示了一张纪念照片,其中记录下了14位广东翰林,其中一个就是黎湛枝。
得知消息后黎贤铿老人随即找到了黎东村的黎佳和老人并将新闻展示给他,年已86高龄的黎佳和老人随后回忆起年少时曾听族中长辈说黎氏家族有黎湛枝这么一个人。他说当年黎湛枝中举之后,回到黎东村祭祖,那场面,前呼后拥,气派非凡。后来他当上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黎边村因此显赫一时,于是大兴土木,重修了现今的黎氏宗祠,建了南海观音寺,君济书舍等,但后来因为日军的入侵和文革期间的摧残,现今只有古村概貌得以保存。
黎边村由黎东、黎西两个自然村组成,黎边村的祖宗大太公是在南宋咸淳九年(即1274年),由南雄迁移至此,至今已有20多代人。在700多年间黎边村曾出现过多位名噪一时的人物,如黎廷桂、黎湛枝,
黎照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