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暗战》是由长沙广播电视台独立策划制作并联合上海麟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出品,由嘉娜·沙哈提执导,陈哲、陈洁编剧,
杜雨露、
孙兴、
黄轩、
周扬等主演的谍战剧。
剧情介绍
剧情简介
1949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关于国共和谈的声明,声明的八项和谈条件中,第一项就是要求惩治战争罪犯。这让有心弃暗投明,和平解放湖南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心中陡然一沉。他深知,在共产党曾经提出的43名战犯名单中,自己是名列第26位的。虽然共产党特使当晚即将到达长沙与自己商谈合作事宜,但结果会如何,程潜心中实在没底,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在族弟程星龄的劝说下,他的心情才勉强平静了下来。
但程潜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由于叛徒戴继言的招供,中共特使的行踪已经泄露。毛人凤指挥着保密局长沙站站长康莫,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当夜特使乘坐的火车到达。一场黎明前的暗战,此时正式拉开了序幕。
抓捕特使的任务,因为一颗来历不明的子弹而宣告失败。保密局长沙站易主。毛人凤钦点的站长何光中和行动科长司马楠执掌了长沙站的大权。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工委安插在长沙站潜伏的地下党员,代号“坚冰”的肖天济意识到,冷酷而睿智的司马楠的到来,即将给党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危险和阻碍。但肖天济不知道的是,除了司马楠外,蒋介石、毛人凤、白崇禧,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湖南这个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他们的触手,早已伸到了程潜的身边,试图左右他的一举一动,将湖南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为了给自己增添起义的实力,程潜在深思熟虑后,设计向白崇禧请调回了自己在陆军讲武学校时的学生,名将陈明仁。当陈明仁带着第一兵团浩浩荡荡的开赴湖南后,程潜为了争取他与自己一起,与共产党合作,和平解放湖南,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而为了配合程潜策反陈明仁,保证和平解放湖南大计的顺利进行,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领导下,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工委、湖南省特别支部的地下工作者们,在不同的阵线上,与以蒋、白的手下,何光中、司马楠、毛健均等人,展开了殊死争斗。这期间,潜伏在长沙站的“坚冰”肖天济,成为了省工委最重要的情报员,最机警的战士。但肖天济的身份,很快便遭到了黔阳特训班同学,现任长沙站行动科长司马楠的怀疑。年轻,缺乏斗争经验的肖天济,在司马楠的步步紧逼下,险些丧命。凫水回到长沙后的他,因为司马楠的陷害,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但在如此的逆境中,肖天济向所有坚强不屈的地下党员们一样,没有放弃,反而燃起了更强的斗志。在女友沈小菁的帮助下,肖天济终于与自己的上线“水哥”梁小民接上了头。从这一刻开始,更加冷静、沉稳的肖天济,和梁小民等地下党员们联手,一次又一次的阻止、破坏了司马楠的阴谋,保护了程潜、陈明仁的生命,直至湖南最终和平解放的那一刻。
解放军四野先头部队踏上长沙城的那一夜,肖天济和梁小民一起,站在欢庆解放的人群中,百感交集。此时,他们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是对那些为了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同志们的缅怀。绽放着绚烂烟花的夜空中,仿佛浮现出了那些他们或熟悉、或陌生,但却一样充满信仰和激情的,逝去了的面孔。这些面孔在烟火中忽明忽暗,最终化为了湘江百舸争流,化作了麓山层林尽染。
分集剧情
以上资料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以上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剧本创作
该剧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既有谍战剧紧凑的情节,又有历史正剧的真实大气。该剧把视角放在了湖南和平起义真实的历史事件上,其中主要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甚至连很多台词都有史料记载,故事更加符合逻辑,编剧郝莹表示,该剧内核还是主旋律,但并不影响其好看性,真实的历史事件重现更精彩。
场地取景
执导过《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走向共和》的该剧导演嘉娜沙哈表示,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整部剧的取景都是在湖南的大街小巷实地取景。
幕后花絮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收视信息
2011年1月,该剧在央视一套开年播出取得不俗的收视,据CSM27城数据,《黎明前的暗战》在央视一套收视率1.98%,收视份额4.83%,收视第一。当月3日起,在长沙经贸频道播出仅仅两天就取得了湖南收视冠军,收视率3.67%,收视份额9.72%。
获奖记录
剧集评价
大众评价
专业评价
该剧以1949年湖南和平起义为背景,一虚一实两条故事线同时进行,艺术地还原了那场风云诡谲、惊心动魄但又没有硝烟的解放战争。《黎明前的暗战》是首次将湖南和平解放这一历史事件搬上荧屏的艺术作品。该片历经四年的剧本筹备,无论从故事剧情架构,到制作班底实力,到演员阵容,都是精益求精。虚实结合是该剧的一大特点。剧中呈现的各个历史事件,在史料中均有考证。(腾讯娱乐评)
该剧不是孤立地写谍战本身的推进,而是放眼全局,用蒋介石下野、北京和谈、南京解放、攻克武汉、解放军包围长沙等重大历史事件推动总形势变化来搭建叙事框架,在历史具体的典型环境中安排谍战戏内容的推进。该剧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该剧不追豪华,不追求鲜亮,而追求真实还原剧中历史人物和历史风云的本来面貌。(《人民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