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树
豆科合欢属植物
黄豆树(学名:Albizia procera (Roxb.) Benth.)是豆科合欢属的植物,落叶乔木,高10-25米,无刺;小枝略被短柔毛或近无毛。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近基部有1枚长圆形大腺体。头状花序在枝顶或叶腋排成圆锥花序。荚果带形,扁平,无毛,有种子8-12颗。花期5-9月;果期9月至翌年2月。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0-25米,无刺;小枝略被短柔毛或近无毛。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近基部有1枚长圆形大腺体;羽片3-5对,长15-20厘米;小叶6-12对,近革质,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偏斜,两面疏被伏贴短柔毛,中脉偏于下缘;叶柄长约2毫米。
头状花序在枝顶或叶腋排成圆锥花序;花无梗;花萼长2-3毫米,无毛;花冠黄白色,长约6毫米,裂片披针形,长约2.5毫米,顶部被柔毛;子房近无柄。荚果带形,长10-15厘米,宽1.5-2.5厘米,扁平,无毛,有种子8-12颗。花期5-9月;果期9月至翌年2月。
生长环境
常见散生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和稀树草原生态类型区,分布区的气候年平均气温22-25℃,年积温8000-900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林下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物上发育的褐色砖红壤,平原地区为发育较浅的燥红土,表土层腐殖质及养分含量较为丰富。喜光树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在中国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福建以至喜马拉雅山区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
采种
当荚果从棕红色转为赭褐色时,种子已基本成熟,将荚果采收后置阳光下暴晒2-3天,荚果自然开裂,有部分不开裂的可堆聚用棍棒敲打使荚果裂开,出种率可达32.5%,每千克种子2500-3000粒。
播种
新鲜种子用清水浸种24小时,即可播种,若经过贮藏的种子种皮致密、革质,播种前需用2倍于种子体积的70℃温水浸泡24小时(自然冷却)后即可播种。一般采取撒播,密度为20克/平方,播后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覆盖稻草,或用遮光网搭荫棚遮光,保持床面湿润,播种后第4天开始发芽,种子发芽时揭草,延续11天结束,发芽率79.5%±2.38%,苗高6-7厘米时分床,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只要加强管理,采种后当年3月份播种,半年生苗50-60厘米高,当年雨季8-9月出圃造林。采用营养杯苗造林,即在苗高6-7厘米时移入育苗袋中培育4-5个月,苗高50-60厘米时就可上山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
栽培技术
栽植
虽然在比较瘠薄的土壤也能生存,但生长较缓慢,造林地应选择坡度比较平缓、湿润、土层深厚的开阔地区或溪流两旁。
在雨季来临之前先行清山、砍杂和炼山,超过25。的坡面应开水平带,带宽1米,造林株行距则根据立地条件而定,在土层浅薄、地力差的立地以2米×2米;土层深厚、湿润的立地以3米×3米或3米×4米为宜。
黄豆树也可直播造林,直播穴深30厘米×30厘米×20厘米,一般在雨季初期播种,每穴5-6粒种子,覆腐殖质土或火烧土,厚0.5-1厘米,待苗高30-40厘米时,选择其中1株最健壮的留下继续栽培外,其余拔除。
抚育
根据幼林喜光的特性,在当年雨季结束后进行第1次抚育,全面砍除杂草、藤蔓后进行穴状锄草、松土,第2、第3年每年雨季前、后全面砍杂和穴状松土1次,并在雨季前结合穴状松土每穴施复合肥100克。经过3年抚育管理达到一定郁闭度后,还需要1年1次砍杂除蔓,以培育优良干形。
病虫防治
苗期嫩叶偶有金龟子蚕食嫩叶,可组织捕捉或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喷洒;幼苗期有时出现斑叶病,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共2-3次;苗期亦偶有细皮夜蛾珊毒蛾枯叶蛾危害,可选用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5000-6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喷洒,10天用药1次,连喷2-3次。
主要价值
经济
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质轻而坚韧,加工容易。边材不耐腐,易受虫蛀和易受变色菌侵染;心材深褐色,干燥后不开裂不变形,纹理细致美观,光泽度好,耐腐性强,虫不蛀食,是作上等家具、门窗、车辆和器具的首选木材。
生态
树皮很厚,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火烧和萌芽力强的特点,故常与乌墨厚皮树等组成火烧迹地残存疏林的主体树种。
药用
种子可以祛风健胃;树皮可以毒鱼。
参考资料
黄豆树.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