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毒液
黄蜂的毒液
黄蜂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等,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中毒表现
毒液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能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尤易损害近曲肾小管,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中毒表现:黄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应用
英国和巴西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显示, 繁殖于巴西的一种黄蜂能产生一种毒液,其中所含物质可有效对抗癌细胞却不伤及正常细胞,未来有望基于此研发出新的抗癌药物。
这种学名为“Polybia Paulista”的黄蜂在遇到捕食者时,为保护自己尾部会分泌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含有一种名为“MP1”的毒素,而这种物质具有抗癌作用。
英国利兹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后发现,“MP1”能与癌细胞表面的脂质产生作用,从而在细胞上形成开口,让那些在细胞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外泄。
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人员观察到,这种毒素能抑制前列腺癌、膀胱癌甚至白血病等的癌细胞生长,并且还不会伤及正常细胞。但研究人员也说,还不清楚这种毒素如何做到这种“选择性猎杀”,这或许与癌细胞膜的性质有关。
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保罗·比尔斯说,如果能了解“MP1”的作用机制,并证实它的安全性,就能利用这种物质开发出比传统药物疗效更好的抗癌新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29 08:17
目录
概述
中毒表现
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