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是天门冬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地下茎为根状茎,节膨大;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花序常具2-4花,成伞状,花序梗长,俯垂;苞片生于花梗基部,膜质,钻形或条状披针形;花被乳白或淡黄色并且筒中部稍缢缩;浆果成熟时为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2]《抱朴子》中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
植物学史
起源演化
全球共有黄精属植物327种,但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山系至日本的狭长区域内。该区域内的黄精属植物主要分为8系,分别为独花系、点花系、苞叶系、互叶系、短筒系、对叶系、轮叶系以及滇黄精系。中国是黄精属植物的多样性中心,共有47种,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北方多以黄精为主,中部多以多花黄精为主,西南片区则以滇黄精为主,其中云南、重庆、四川等地被称为中国黄精属植物的起源中心。
源流考释
《抱朴子》中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首记载于《名医别录》,而因其外形相与女萎、葳蕤相似,古籍记载中常常混淆。《名医别录》(220-450年)曾记载:“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长久服用身体轻盈、多年不饥饿。”《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女萎(萎蕤)”:“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鼾,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两者虽性味都为甘、平、可延年不老,但功效主治大不相同。《名医别录》同时记载“葳蕤,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并且《证类本草》记载黄精:“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葳蕤。”指出黄精的根与葳蕤相似,经查阅历代资料表明:女萎为今毛茛科女萎,葳蕤为今百合科玉竹。故黄精医用记载始于《名医别录》。
名称考证
黄精之名取自于仙家用其得土地之精华,故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本草纲目》)。《五符经》又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本草纲目》)。黄精经过加工又可当做食物以饱腹,故《滇南本草》云:“洗净,九蒸,九晒,服之甘美。俗亦能救荒,故名救穷草。”《本草蒙筌》又云:“洗净九蒸九曝代粮,可过凶年。因味甘甜,又名米铺。”《本草纲目》也曾提到:“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辅。”亦云“其根横行,状如萎蕤,俗采其苗炸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笔管菜。”黄精的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因此也有很多从形态上来命名黄精的名字。如《滇南本草》中的:“根如嫩生姜色,俗呼生姜。”《本草纲目》中曰:“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鹿兔食也,垂珠,以子形也。”也有因其相似之物而命名,如《本草从新》中也提到:“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可见古人对黄精的命名都由其在外形态而来,同时也有部分黄精是根据其地理位置命名的,而黄精品种繁多遍布很广,究其地理位置进行了浅显的考证调查。
产地考证
历代黄精品种较多,形态较复杂,其分布范围广泛,种类难以区分辨认,同时也易与其他药用植物混淆。《中国药典》2015版中记录了3种:“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和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经查阅《本草图经》为第一本明确写出古时黄精的道地性的书籍:“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证类本草》为第一本系统且较详细的总结了药用黄精产地、形态等各方面的书。据《证类本草》中有关地理位置的整理与记载:“生山谷。陶隐居云:今处处有。《永嘉记》云:黄精,出嵩阳永宁县(今
洛宁县)。《图经》云: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当时就已指出黄精在江苏,河南生长的最好。《本草蒙筌》中也指出黄精:“山谷上肥俱出,茅山、嵩山独良”。故可见古时药用黄精多出产于茅山,嵩山等地。在古代大多黄精以地名命名,可能有相同的品种因地理生长位置的不同而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黄精品种。
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中药志称这种根状茎类型所制成的药材为鸡头黄精),直径1-2厘米。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有时呈攀援状。
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4-)6-16毫米,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花序通常具2-4朵花,似成伞形状,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2.5-)4-10毫米,俯垂;苞片位于花梗基部,膜质,钻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毫米,具1脉;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2毫米,花被筒中部稍缢缩,裂片长约4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2-3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长5-7毫米。浆果直径7-10毫米,黑色,具4-7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黄精的主要产地包括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东部)、河南、山东、安徽(东部)、浙江(西北部)。此外朝鲜、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也有分布。
生活环境
黄精主要生长在海拔800-2800米的草丛、山坡阴处、林下、灌木丛,少数分布在山顶、崖底、山谷等人迹罕稀之地。野生黄精资源主要分布于年均温度为5.1-15.3℃、年降水量为376.1-700.0 mm的地区;多集中于年均温度为9.0-10.0℃、年降水量为400.0-700.0 mm的环境中。
生长习性
黄精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阴湿环境,耐寒性强,喜潮湿,怕干旱。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湿润的沙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11月中旬采收黄精果实,并对黄精果实的发酵漂洗,将黄精果实处理成生产用种子。经过发酵漂洗后的黄精种子成熟度好,千粒重和发芽率高,发芽时间较短。黄精种子经过不同贮藏方式处理后,其主要的发芽特性会发生改变,因此生产中常以低温沙藏和冷冻沙藏为主,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高。育苗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选用耙细均匀的沙质壤土铺垫发芽床,按行距15cm划深2cm细沟,将浸水吸胀12h的种子清水冲洗后按5cm×5cm的规格均匀植入苗床细沟内,覆平细沟旁侧细土,用木耙轻拍压实,浇1次透水,覆盖一层薄薄的碎小秸杆后盖塑料棚。在塑料棚环境下将温度控制在20-25℃范围内,白天可适当通风,保持充足光照,若逢阴雨天,可打开大棚内日光灯。播种后约20d左右出苗,出苗后小心揭去秸杆并锄草,待黄精苗高5-8cm间苗,去弱留强,按10cm×10cm的规格定株留用,适时移栽。
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是黄精繁殖的传统方式,具有产量高、出苗快的特点,分为春栽和秋栽两种栽种方式。春栽在3月下旬进行,秋栽在10月上旬进行。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的鲜根茎,将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小段,每段含两三节,待切口稍晾干后于晴天进行栽植;开沟,将种根芽眼向上,每隔10~15cm,放入1段,覆盖拌有火土灰的细肥土,厚5~7cm,再盖细土与畦面齐平。栽后3-5d左右浇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秋末栽植者,土壤上冻前盖上一些牲畜粪、圈肥或稻草,以保暖越冬,翌年化冻后、出苗前应立即将粪块打碎、搂平或撤掉稻草,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苗。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可以选择相对隐蔽、背阴处作为黄精栽培地。栽培地的地势应相对平坦、灌溉与排水较便利。但是尽量不要与十字花科、葫芦科蔬菜轮作,避免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取食黄精的种子和茎块,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黄精栽培需要尽量远离工厂、高速公路、金属冶炼厂、畜牧养殖场等高污染场所。
在黄精栽培以前,借助旋耕犁配合大型拖拉机,进行土壤翻耕、硬块碎化、耙地、平地作业。并按照50-60kg/667 m2的用量进行生石灰的撒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有害菌以及靶标害虫。利用土壤速测仪对土壤可利用有效成分、酸碱度、温湿度、硝酸盐含量等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有益微生物菌肥(泾阳链霉菌、光合菌群、地衣芽孢杆菌)、有机质、腐殖酸、腐熟豆粕的合理添加。
移栽定植
春季3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下旬可进行移栽,在整好的地块上作宽1.0 m,高0.25 m~0.30 m的畦,畦沟宽0.5 m。按深10-15 cm挖穴,穴底挖松整平,施入1 kg土杂肥。每穴栽黄精苗一株,覆土压紧,淋透定根水,再盖土与畦面齐平,移栽1周后,再浇水一次。
田间管理
生长前期为幼苗期,杂草相对生长较快,且正逢雨季土壤容易板结,要及时进行中耕锄草。每年的4、6、7、8、11月各需进行一次锄草,具体的锄草时间可酌情选定。锄草和松土时, 注意宜浅不宜深, 避免伤根。在黄精的生长过程中也要经常培土, 可以把垄沟内的泥巴培在黄精根部周围, 在加快有机肥腐烂的同时, 也可以防止根茎吹风或见光。黄精种植过程中需要适度遮荫,调节其透光率在30%最佳。林下间作黄精遮荫效果好, 遮阳网次之, 人工搭设荫棚也可。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依据黄精地下块茎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锌、铜、钼)的合理补充,从而保证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补充,促进其茁壮生长。与此同时,在旱季可以通过滴灌、微喷的方式进行水分的补充,在涝季则应做好排水作业。
病虫防治
黄精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包括炭疽病、褐斑病、病毒病等病害以及金针虫、小地老虎、蝼蛄、油葫芦、蚜虫、螨虫等虫害。种植人员要定期到种植田进行病虫害种类的调查,对于不能识别的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可以及时联系当地相关技术人员,凭借其专业知识以及电子显微镜、解剖镜等设备,进行病虫害的精准鉴别。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进行病情指数、虫口基数的调查,从而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科学的判断。制定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基本准则,囊括农业、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的黄精病虫害精准防控方案。
通过对黄精的病枝、病叶进行及时的采摘,从而有效遏制病原孢子的扩散。从黄精苗期开始,定期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香菇多糖、几丁聚糖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提前激活黄精抵御病原孢子侵染的能力。并且依据黄精病虫害的种类,及时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施用,比如喷施醚菌酯、咪鲜胺进行黄精炭疽病的防治,喷施甲霜灵、福美双、萎锈灵进行黄精褐斑病的防治,喷施啶虫脒、吡虫啉进行黄精蚜虫的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黄精的根茎可入药。其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之效。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疯癫癣疾。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降血糖,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等。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呼吸道继发真菌感染,药物中毒性耳聋,近视眼,手足癣,蛲虫病等。黄精中的活性成分包括黄精多糖(鼠李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黄酮(高异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二氢黄酮类、紫檀酮类和黄酮类)、皂苷(甾体皂甙和三萜皂甙)、生物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是黄精功效的基础。目前以黄精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主要包括黄精丸、当归黄精膏、十一味黄精颗粒、益元黄精糖浆、黄精赞育胶囊等多个品种,其主要用于补气养血、身体虚弱、腰腿无力、补肾填精、清热利湿、倦怠少食等症。
经济价值
由于黄精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以其为主要功能成分,可以开发多种功效产品。包括黄精保健酒、黄精功能性饮料、黄精功能酸奶、黄精养生茶、黄精酵素口服液、黄精饼干、可食用黄精脆片等。
黄精保健酒按其生产工艺可分为黄精酿造酒和黄精露酒。黄精酿造酒是将黄精或黄精提取物与酿酒原料经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制得,包含氨基酸、多糖、皂苷等多种保健成分。而黄精露酒的工艺包括发酵和蒸馏,再加其他辅料通过调配、混合等方式,最后再经澄清、过滤制得。经发酵后的黄精保健酒在品质方面主要表现为热稳定性、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产品出品率方面的提升,功能性方面表现为减缓疲劳、提高抗氧化性等。
黄精功能性饮料的开发有多种形式,如可将黄精或某种成分提取物与其他原料混合直接调配而成,也可以利用发酵技术将黄精提取液发酵后,再进行饮料调配,研制出黄精发酵乳饮料。具体产品包括黄精山药枸杞复合饮料、黄精甜米酒复合饮料、抗疲劳黄精益生菌饮料等。
酸奶中添加黄精多糖,可以抑制乳酸菌产酸,同时对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延长酸奶的货架期。将黄精与酸奶结合,提高了酸奶的品质,增加了酸奶在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抗氧化活力等方面的功能性,丰富了市面上酸奶的种类,黄精酸奶类产品有黄精红枣酸奶、芦笋黄精凝固型酸奶、黄精山楂酸奶等复合酸奶等。
黄精养生茶在降血糖、改善脂代谢、保护血管、预防肾病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市面上大部分黄精养生茶为黄精经过“九蒸九晒”炮制后直接饮用,这种炮制方式使得黄精在反复蒸制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较大。也有部分复合养生茶,与其他药食同源的物质进行复配,其口味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例如沙棘黄精速溶茶、玉竹黄精茶等。
此外除了相关功能食品外,还可将黄精及其活性成分用于化妆品中,具有抗衰老、抗菌、美白、保湿、防晒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