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粒米
稻米脱壳后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米粒
黄粒米,是指稻米脱壳后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米粒。
成因
1、稻谷收获期间如遇高温多雨或未能及时脱粒干燥,湿谷堆积在一起,米质容易被沤黄,
胚乳
呈黄色,形成黄粒米。
2、储藏中如通风时机掌握不当或通风后温度不均,稻谷发热也会出现黄粒米。
3、稻谷的水分越高,发热次数越多,出现黄粒米越多,储存年限越久黄粒米越多,黄粒米直接影响粮食色泽、气味及食用品质。
相关规定
黄粒米的存在严重影响稻米的食用品质和商品外观。根据国家标准《GB/T 1354-2018大米》中的规定,黄粒米的含量不能超过1.0%。黄粒米同正常米粒相比营养成分降低,其对大米的色、香、味均有影响,因此在轮换及储藏期间稻谷黄粒米的检验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2 16:13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成因
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