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竞西(1897-1927)江苏江都人。1925年4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丹阳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27年3月,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商人身份作掩护,秘密运送武器弹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在上海大肆搜捕、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由于叛徒出卖,6月26日黄竞西与陈延年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27年7月4日被害于上海枫林桥畔,时年30岁。
人物生平
启蒙
黄竞西,1897年12月19日出生在扬州市邗江县施家桥黄家庄。1909年,其父黄德明在丹阳开办“种德堂”药店。这时黄竞西因生母病故由老家移居丹阳,就读于县立小学。1917年,黄父病故,他继承父业,挑起了经营药店和赡养家人的重担。 1919年,“五四”运动后,宣传社会主义思潮和进步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黄竞西虽为商人,家境亦较殷实,并于1920年建立了美满小家庭,但他还是很关心国家的前途,追求真理。他遍觅进步报刊,最爱读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所办的《民国日报》,视该报为唤醒民众,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
1924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黄竞西由于长期与《民国日报》有密切联系,这时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负责人胡汉民、毛泽东进行了接触。
1925年春,由于黄竞西等进步人士的积极努力,丹阳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成为江苏革命形势发展较快的地区。在上海国民党执行部工作的共产党员恽代英、侯绍裘、刘重民等多次到丹阳开展工作,与黄竞西等人建立了联系。在恽代英等人的熏陶和指引下,黄竞西于1925年4月经侯绍裘、刘重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中共丹阳支部建立,直属中共上海地委领导。
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黄竞西在腥风血雨中,费尽周折,找到了中共上海区委。4月18日,上海区委会议决定要大力开展国民党(左派)工作。黄竞西接替已经牺牲的侯绍裘,挑起重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左派)的重任。
1927年4月22日,陈延年主持中共上海区委工作。因工作关系,黄竞西夫妇和陈延年经常在一起,成为亲密的战友。
大革命失败后,黄竞西毫不气馁,仍然不屈不挠,继续坚持斗争。他曾对爱妻说:“我革命志愿,虽海苦(枯)石烂也不变的。”
6月26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施高塔路(今山阴路)恒丰里104号召开干部会议。上海区委负责人王若飞代表中共中央宣布江苏省委成立,任命陈延年为省委书记。开会时,交通前来报告党的一处秘密机关被破坏,一名交通员被捕的消息。王若飞迅即宣布散会,与会者亦陆续离去。
下午3时左右,黄竞西和省委书记陈延年、组织部长郭伯和、秘书长韩步先等一起回恒丰里探视,他们见机关未出事,便又上楼研究工作。这时,埋伏在周围的军警、特务突然冲入室内搜捕。省委委员黄竞西等英勇拒捕,与敌人殊死搏斗,“撕打一个多小时”,以致“筋疲力尽,皮破血流,衣服等均为之撕破”,结果两名同志逃脱,陈延年、郭伯和、韩步先和黄竞西4人被捕。
牺牲
黄竞西被捕后,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作“共党要犯”,屡遭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他宁死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他自知敌人对他“欲处死刑”,但他认为“为党牺牲,本我素志!”唯念亲人为他悲哀。更希望革命同志乃至他的儿子“能继我志而努力才好”。
为此,他于6月29日深夜,在肮脏昏暗的牢房里,撑起遍体鳞伤的身子,席地慨然命笔,给母亲、爱妻、亲友及同志们写下了6份遗书:“我终觉得死于今,比死于昔,使人们可觉悟中国是需要继续革命的,我之死也无余恨。”“祖父年老,我事最好勿告他,免他心急……死是一快乐事,尤其是为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惧,你们不要痛心。死者已矣,唯望生者努力。”他向同志们指出:“现在的革命,进一算半,退一算十,不革命的,就在这时淘汰了。”并望同志们“继续前进,万勿灰心”。他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跃然纸上;对亲人的体贴关怀,感人泣下。他留下的金玉良言,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反动派始终无法从他口中得到什么,恼羞成怒,残忍地割去了他的舌头,后又将奄奄一息的他装进麻袋扔入枫林桥下,连遗骸都未留下。
纪念缅怀
1929年,中共上海地下党内刊物《牺牲》杂志第一集介绍了他的英雄事迹和在狱中写下的遗书。烈士生前的战友、著名诗人柳亚子,满怀悲痛和敬仰之情,写下悼念诗句:白首同归侣,侯张并激昂。洞胸悲宛李,割舌惨刘黄。硕果今余几,丰功忍淡忘!表扬吾辈责,青史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