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湖北省黄石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大冶湖高新区”)位于千年铜都、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大冶市,前身为大冶经济开发区,199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18年2月,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园区按照“一区三园”构架,规划总面积124.73平方公里,核心区88.7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万。
交通区位
大冶湖高新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毗邻武汉,是武汉都市圈和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节点园区,具有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的显著优势。距离长江中上游最大单体港——黄石新港仅20公里,距亚洲最大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8公里,距武汉新城10公里、光谷40公里。京九、京广铁路,106、316国道,大广、武南高速穿境而过,2小时城市圈可辐射“中三角”城市群。
资源禀赋
大冶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已发现矿种65个,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42种,是中国六大铜矿、十大铁矿石和十大特钢生产基地之一,硅灰石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个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诞生于此,大冶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粮仓”。周边汇聚了大冶铁矿、大冶有色、大冶特钢、华新水泥等多个百年老字号企业。
产业发展
截至2024年,核心区现有重点龙头企业7家、湖北省百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9家、规上工业企业133家、高新技术企业255家,位居全省县域前列。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生命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铝型材、换热器等传统优势产业。国产汽车知名品牌——长城汽车在湖北省的第二个生产基地落户园区,累计聚集立中车轮、东贝铸造刹车片、诺博汽车内外饰等配套企业30余家,汽车产业加快起势成型。全国LED显示屏十大应用品牌——大美科技,聚焦新型显示等领域,带动汇聚晨信光电等重点企业20余家,50万方电子信息产业园及配套园加快“满园”。全球独角兽企业——融通高科,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独角兽企业第二,千吨级“钠电”即将量产。保健酒行业领军企业——劲牌公司,国内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8.72%,年销售收入113.05亿元,税收27.85亿元,已形成制瓶、制盖、包装、印刷等完整产业链条,正加快布局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产业。同时,抢抓大冶湖高新区入选全省首批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机遇,积极布局未来材料、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力争到2026年,形成300亿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200亿级生命大健康产业集群、100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
拥有国家级双创平台3家、省级企业研发平台43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拥有大冶湖高新区(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大冶湖高新区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省属首批大学科技园和青创园等科创平台。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体系建设,更新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常态化开展“智汇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园区200余家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5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近三年累计攻克各类关键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
营商环境
融入省产业类、服务类供应链,搭建换热器、商贸服务供应链,组建招商投资公司,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现代物流体系逐步构建,拥有邮政物流、帆泰物流等一批物流企业,智慧物流园加快建设。设立大冶湖高新区“营商环境日”,推行政务服务进园区、进商圈、进小区“三进”改革,常态化开展亲商政企“午茶会”、营商环境社会观察员“圆桌会议”、“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服务活动,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功能配套
园区周边汇聚了4所高校、6万多名在校大学生,出台了人才创新创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系列保障政策。布局建设高档商圈(吾悦广场、雨润广场)、三甲医院(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学校(华中学校、英才学校)、人才公寓、全市中心客运站等配套设施。攀宇和城西北两个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投用。
建设成果
2022年大冶湖高新区首次跻身赛迪研究中心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位列第88位。2023年园区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和装备制造、高端铝材及铝产品创新型产业集群分别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024年大冶湖高新区在全省21家国家开发区营商环境综合考核评价排名中位列第三,企业端评价全省第一。在工信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前进8位,连续两次排名累计前进22位,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
黄石政府网.黄石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17 17:00
目录
概述
交通区位
资源禀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