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翔故居,
南京五台山脚下一栋有着特殊意义的黄色小洋楼,该楼比邻卫立煌旧居以及蒋纬国旧居,依山远眺,风景如画,这就是
农工党早期领导人、北伐名将和抗战名将
黄琪翔先生在南京的故居。1937年黄琪翔夫妇辗转来到
南京后便居住在位于上海路永庆巷13号(即现
上海路11号)的这幢新式砖墙洋瓦民居中,小洋房分为上下两层,坐北朝南,青砖外墙,四坡顶,青瓦,木制门窗,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
黄琪翔故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上海路11-6号。该建筑是黄琪翔在1948年11月10日以金元卷4万元,用其妻子
郭秀仪之名买得。该处其占地面积建筑占地945平方米建有砖混结构的西式三层楼房、二层楼房和平房各1幢,解放后该处为省有关单位使用,该处现有楼房1幢,此楼坐北朝南,高二层,青砖外墙,四坡顶,青瓦,木制门窗,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
从1937年春算起,该建筑距今已80多年历史,业已成为年久失修的危房,亟待修缮保护。为此,农工党南京市委会于2022年初向南京市政协提交了集体提案,建议根据《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由南京市文旅局对黄琪翔故居修缮维护工作予以督促和推进;同时在修缮完成的基础上,将黄琪翔故居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并将其建设成为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2年 8月1日,《关于推进黄琪翔故居修缮保护工作的建议》 提案办理座谈会召开,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颜一平表示,将积极推进黄琪翔故居修缮维护工作,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认真履行文物监管职能,督促有关单位开展加固消险工作,并编制完成修缮方案,确保文物安全和有效使用。黄琪翔故居修缮保护并建设成为爱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对于农工党意义重大,希望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黄琪翔南京故居, 是1937年前后其和夫人郭秀仪在南京的居所。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爱国将领黄琪翔便和妻子郭秀仪从香港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37年黄氏夫妇辗转来到南京后便居住在位于上海路永庆巷13号(即现上海路11号)的这幢新式砖墙洋瓦民居中。1937年,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由延安来到南京,和蒋介石谈判及商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事宜。其间,周恩来与张群等相约来到上海路黄琪翔寓所共商国是,并在庭院里合影留念。这幅珍贵的照片就是后来著名的“六人照”,现在分别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见证。
有关记载中表明,1937-1948年以前黄氏夫妇租住于此,其后,黄琪翔夫人郭秀仪将其买下,离开南京后出租给旧社会部使用。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归于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工程局使用。1950年6月由时任市长柯庆施签发市政府文件,产权重新划归黄琪翔夫妇。同年11月,经过协商郭秀仪将房屋出售给长江下游工程局。随着历史的变迁,长江下游工程局已不复存在。而今,当年的上海路11号黄琪翔寓所已成为为危房。管理单位为省电力公司。 目前,该建筑已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黄琪翔(1898-1970年)广东梅县人,1919年在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到国防第1师炮兵团任排长。1922年南下广州参加革命,1924年参加国民党,参加过2次讨伐陈炯明的
东征战役。北伐之后,历任师长、军长,军训部副部长,第11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黄琪翔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司法部部长兼
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第二届中央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