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谣
1989年滕文骥执导的电影
《黄河谣》是由滕文骥执导,巍子葛优段岫迟蓬等主演的电影。
剧情简介
迎着风沙,一支赶着骆驼送货的脚户队伍在黄河故道缓缓前行。脚户当中,有一个名叫当归的年轻后生,不但嗓子特别好,而且唱歌非常有味儿。在张家坂,他们接了一个漂亮的姑娘红花,受她父母之托,要把她送到银川舅舅家里去。半路上,他们遇到了从柳树涧过来的土匪。土匪头子黑骨头也有一副好嗓子,这一次,他因打牌而赢得了一个叫柳兰的媳妇。由于高兴,他没有抢东西,只掠走了几张能给喜事添彩的年画。
从张家坂到银川的路上,当归与红花互生爱慕之情,深深地喜欢上了对方。但后来他们才得知,红花被父母和舅舅卖给了下身有病的“废人”——铁匠营的掌柜柴胡。脚户头防风动了恻隐之心,领着牲灵队带红花设法出逃,但土匪头子黑骨头受柴胡之托,率喽罗抢回了红花。当归也遭受了毒打,他和红花的爱情也无果而终。
几年后,年轻的当归已步入壮年。一个大旱天里,他在沙坡地发现了一个怀抱孩子、奄奄一息的妇人。为了给母女俩解渴,他拔刀刺向心爱的骡子,取血喂给她们喝。仔细一看,那妇人竟是黑骨头的女人柳兰。柳兰曾为黑骨头生了三个女儿,但黑骨头嫌不是儿子,把两个女儿都扔进了沙井。为了保住最后一个孩子,柳兰带小女儿樱子逃了出来。不久,当归和她们母女组成了新的家庭。但在新年耍社火、赛秧歌时,黑骨头在人群里发现了柳兰,派人把她抓了回去。出于报复,他在当归的锁骨上钉了一个铁环,当归当场疼得昏死过去。
又是好多年过去,小女儿樱子已长大成人。这天,她的养父当归送她出嫁。在黄河渡口,他们又巧遇黑骨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时的黑骨头已成为八路军死囚。两个昔日的冤家,如今都已须发花白,不禁感慨万千。当得知柳兰已不在人世,当归端起了一大碗酒为黑骨头“送行”,黑骨头一饮而尽。
樱子嫁过了黄河,去过好光景。历经沧桑的当归,又唱起流传了千百年的黄河谣,继续赶着牲口,走在了黄河故道上。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以上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该片是一部兼具交响音画艺术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故事片,展现了在中国西北沿母亲河两岸世代生息的普通人艰辛的生存图景和动人的爱情传奇,抒写了浑厚苍凉的历史记忆里一个古老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他们为了追求而坚忍不拔、顽强乐观的精神品格。为了体现传奇色彩,该片的很多角色都以中草药材来作为名字,如当归、红花、防风、柴胡等。如此的命名,不仅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影片的传奇性具有了一定的寓言性质,通过一帮具有类型代表的符号化人物,来完成对历史人生、民族精神等抽象内容的整体感悟式表述。此外,影片的表演,如同音乐的整体风格一样,不求真实细腻,而力求彰显一种挥洒的土气、野气,生动的情趣、风趣(西北大学文学院工会主席高字民评)。
该片以黄河故道为背景,以脚户当归沧桑、坎坷的一生为主线,以民族自身内部为视点,运用画面的张力和人物个性的凸现,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力。画面是电影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片充分运用画面的张力,表达了一种极深的意向。弯弯曲曲的黄河故道,干涸龟裂的河床,河岸陡立悬崖峭壁,岩石直立又气势磅礴。然而画面是静止的、凝滞的。导演反复推出这一组组静止的镜头,使观众感受到:环境是险恶的,地域是封闭的,自然是残酷的,生存是很难的。在这块土地上充满的是绝望。然而,导演又把这静止、凝滞的画面拍摄的那样精美,阳光照射在陡峭的悬崖上,显出一幅金灿灿的画面,茫茫荒沙又是一片黄澄澄的令人神往。就连土匪出现时,黄土飞扬的画面也透岀较强的亮光。强烈的显现出与静止、凝滞相对应的动态,神奇和灵气,给生存又带来了极大的希望。该片以深邃的画面语言为骨架,又以塑造当归的形象为血肉,二者交相辉映,表现出全片的灵魂。生存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的当归,即便是在恋人红花被土匪抢走的最悲愤时刻,他也没有悲悲切切,而是疯狂地吹起唢呐,似要把他的生命和悲愤一股脑儿地吹进激亢的锁呐声中。该片通过氛围的营造和主人公个性的凸现,准确地勾画出中华民族挺拔、激越的气质。正是无数像当归这样的普通人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绵延,谱写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影片通过当归面对贫穷、瘟疫、战乱等恶劣环境,不懈地拼搏,而又百折不回,清楚地告诉观众,民族的伟力正是来自民族自身内部(《电影评介》评)。
该片以其深厚的力度向观众展现了一幅久远、悲壮、大跨度的场景:壮阔无垠而又贫瘠的黄土地,蜿蜒干涸的黄河古道,脚夫艰难沉重的步伐,欢呼雀跃的社火,透着生命的歌声,如人世般沧桑的历史。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悲壮雄浑的画面,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电影评介》评)。
负面评价
该片的缺憾和美中不足在于,导演过于强烈的音乐情思弱化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物的性格刻画。撇开音乐元素单看叙事,该片的手法明显有些老套,而且与一些国际获奖的片子有明显雷同的痕迹。另外,由于过于注重音乐、秧歌等外在的活泼热闹形式,影片的人物刻画,在性格深度和思想力度方面都显得有些薄弱(西北大学文学院工会主席高字民评)。
从总的艺术倾向看,该片对主题的探索是颇令人遗憾的。该片通过对黄河故道上脚夫当归一生的坎坷经历,展示了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生存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影片实质上宣扬了一种颓废观点,将人物命运推向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尴尬境地,给观众心理上造成了晕炫迷惘的感觉,体现了编导无可奈何、无可适从的宿命思想。他只能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在神话传说中(由樱子过黄河的情节上表现出来),使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的人,无法从那种原始的、落后的生活环境中挣脱出来。观众所产生的认同效应,只能体现为对生活的失望和畏惧。尽管当归始终充满乐观,但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种麻木,一种被迫的适应态度。对观众的影响便失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能很好地从黄土文化的深层意蕴中挖掘岀生活的实质(《电影评介》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02:26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