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鼠
鼠科大鼠属下的一种动物
黄毛鼠,又名园鼠、罗赛鼠、田鼠及黄哥仔等,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大鼠属一种鼠类。黄毛鼠体型中等,尾细,后足短,为该鼠区别于其他种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体背毛黄褐色或棕褐色,腹毛灰白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体侧毛色略浅于背毛,背和腹毛色无明显分界;尾部色泽与体背毛色相同,但其腹面略淡;上唇、颊部及前后足背面白色;颅骨较窄且低平;吻粗短,鼻骨前端不超过门齿;门齿较短,上颌臼齿的咀嚼面齿凸明显,雌鼠乳头在胸部和鼠蹊部各三对。
形态特征
黄毛鼠体形中等大小,躯干细,体长140-180mm。外貌与褐家鼠十分相似,但其后脚较短,长度一般短于33mm(仅有极个别的例外),长度等于或略大于头身长度。耳小而薄,后足短,长小于33mm。雌鼠乳头6对:胸部3对,鼠鼷部3对。
黄毛鼠毛色变异很大,背毛由淡棕褐色、棕褐色至黄褐色不等;腹毛由纯白、灰白乃至灰色。尾巴近乎一色,背面深褐色,底面略淡。尾环基部生黑褐色密而短的毛,尾环不明显。前后足背面白色。
黄毛鼠头骨与褐家鼠有显著的不同,褐家鼠左右颞嵴近乎平行,而黄毛鼠则颞嵴弯曲呈弧形,与屋顶鼠的头骨颢嵴十分相似。黄毛鼠的门齿孔较长,其后缘几乎达上颌第1臼齿的第2横嵴处。
黄毛鼠臼齿咀嚼面的齿突十分明显,每列横嵴上的齿突均甚为发达。上颌第1门齿每个横嵴在前缘向后凹入,将外侧齿突分开,内侧齿突微微向后移位;上颌第2臼齿第1横嵴仅有外侧齿突明显,第3横嵴外侧齿突向上翘起;第3臼齿第1横嵴也仅剩内侧齿突,第2横嵴3个齿突都发达,内侧两齿突向下弯曲,使第2横嵴显最新月状,第3横嵴中央齿突发达,内外侧齿突较退化,与第2横嵴内外齿突相接连成环状。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黄毛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栖息地的类型十分广泛,但以作物区为主,是作物区的主要鼠种。黄毛鼠广泛栖息在稻田、甘蔗地、甘薯地、香蕉地、菜园,其中以稻田区为多。此外,堤岸、灌丛、茅草坡也有其活动和栖居。黄毛鼠一般不入人房,只是在紧靠农田的房舍内才偶有发现。黄毛鼠随着季节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栖息地有明显的变化,如夏秋两季在水稻地区主要穴居于作物地附近的地边、田埂田基。水稻收割后,则群栖于稻草堆下或其他作物地附近。
生活习性
黄毛鼠主要是夜间活动,以黄昏前后和凌晨活动最为频繁,只有在人烟稀少或隐蔽条件较好的地方,白天才有活动。善游泳,常游过小河跑到稻田、甘蔗及甘薯等作物地盗食作物,有时把食物拉入洞口再食。黄毛鼠没有大规模、长距离的迁移,但可随季节向附近成熟的作物区转移,如水稻收割后,大量迁往附近甘蔗地或甘薯地。当食物不足时,它们的活动范围也大大扩展,可以走到远距洞穴1-2百米以外的其他作物地和水源附近寻食。黄毛鼠的活动常有一定的规律,它们常利用各种地形、地物作隐蔽,例如,它们喜欢在低凹处(垄沟、田基的豁口等)通过,喜欢靠壁(田基边、渠边等)行走,也喜欢在草丛下活动,特别是在地边、路边或菜园周围的草丛棘篱下。在水稻田有水的情况下,则常在田基上活动和觅食。
黄毛鼠穴居,洞穴比较简单,一般只有2-3个洞口,洞口多向东南方,洞口之间有明显的跑道,在作物地,有临时更简单的洞穴。洞口直径30-50mm,洞形不一,随地势环境而筑。有鼠的洞穴洞口光滑,并有从洞里推出的浮土、鼠粪和往来穿行的跑道,也有时发现洞口被泥土堵塞,但当其他洞口被袭击时,即由此洞口逃跑。由于分布区气候温暖、食物丰盛,所以洞穴简单,也没有贮粮的习惯。每个洞穴的鼠数,随着不同季节有较大的差别,一般为2-3只,最多达19只。
黄毛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鼠类。水稻、甘薯、甘蔗、小麦、玉米、花生、豆类瓜菜等,无一不食,但比较喜欢吃营养价值较高的种子食物,有时也食少量的动物性食物,而且它的食性往往随着作物的变更而改变。
分布范围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等地。
繁殖方式
黄毛鼠繁殖力极强,全年均可繁殖,每年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在5-6月和9-10月,每胎2-13只,多数产5-6只。
亚种分化
(资料来源:)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在其栖息地很常见,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中国广东,黄毛鼠的数量最多时间是在秋季繁殖高峰之后,其中以12月份为最高峰。由于春季繁殖高峰远不及秋季,再加上夏季潮湿、炎热,黄毛鼠死亡率较高。因此,八月份黄毛鼠的数量最低。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为害特点
黄毛鼠是对农作物危害十分严重,在稻田、甘蔗地、香蕉地和荔枝林中危害,有时啃食刚刚插秧的幼苗,每当抽穗扬花时咬断稻茎吸取甜汁,孕穗时大量集中在稻田中,啃食稻穗;甘蔗收割后,它们钻到甘蔗堆下盗食甘蔗;荔枝成熟时爬在树上窃食;在园田中吃各种蔬菜,喜吃蔬菜的嫩芽如白菜等,也吃各种瓜果、豆类、花生等。
治理策略
1、捕捉。人工捕捉或放养蛇、猫等动物。
2、药物诱杀。在老鼠出没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饵诱杀。
敌鼠钠盐0.05%饵料:即每100公斤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敌鼠钠盐50克,翻拌均匀。
杀鼠迷0.04%饵料:即每100公斤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杀鼠迷40克。
参考资料
Rattus losea .iucnred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9 10:0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