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是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一般来说战国时期的弩可以分为两大类:单弩和连发弩,到了汉代,又出现了床弩,依靠脚的力量来发射。不同朝代会出现不同的弩的分类。如战国时期有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到了唐代更是细分为臂张弩、角弓弩、木车弩、大本车弩、竹竿弩、竹竿警、大竹竿弩、伏远弩等。这些都属于单弩和连发弩两大类,“而‘黄武元年弩’则属于单弩,当时应该有专门的士兵在战争中使用弩这种兵器。
出土时木臂保存情况欠佳,后依原式进行了复制。现藏
湖北省博物馆。全器由
木弩臂和铜弩机两部分构成,缺弩弓。弩臂全长54、臂面最窄4.4、最宽6.6厘米。臂平面略呈亚腰形,侧视上平下弧、两头厚中间薄。臂侧面在距前端9.5厘米处凿有长方形穿孔,长4.5、宽1厘米。在距尾端4厘米处嵌入铜机郭。
铜这把弩机是在
荆州城北门外15里的纪南城出土的。那里曾被称为
郢都,是
楚国的都城。在位於徐东的一间公寓内,曾主持纪南城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省博研究员陈贤一向记者回忆了30多年前的出土往事。
早在1961年,当时的纪南城便被列为国家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文物考古专家张云鹏带领三位大学生开始了纪南城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工作,刚毕业的陈贤一就是这个时候来到纪南,一驻就是十多年。上世纪70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当时的文物保护政策是“两重两利”,也就是说文保和生产并重。“但是,在那个‘学大寨’的年代,大兴水利,发展农业是一种潮流,文物保护不可能阻挡生产建设,而且限於人力物力和课题经费,文物发掘和保护只能配合农田水利工程完成。”当时,陈贤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在各种工地上进行考古调查。
《说文解字·弓部》:“弩,弓有臂者。”弩机即弩的机件,施于弩的臂末。汉晋时代出土数量最多,西汉刘胜夫妇墓就出土弩机达39件之多。其构造是由机身、“郭”、钩弦的“牙”、郭上的瞄准器“望山”、郭下的扳机“悬刀”等组成。发射时,扣扳悬刀,牙即缩下,其所钩注的弦即弹射出,将箭有力地射发出去。河南省文物商店收藏一件错银铜弩机,望山上的标尺刻度非常清晰。
弩机可分无机郭和有机郭两种。计算弩的强度单位称“石”,从机身上的铭文和汉简以及古籍记载,弓力有一石、三石、四石、五石、六石、七石、八石、十石、十二石等数种;但使用最多的是六石,射程大约合今天的260米左右,这确是一个不短的距离。西汉时代抗击匈奴的将领飞将军李广就是用弓弩射击敌人,其中一次以4 000兵力战胜了匈奴4万的兵力,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重要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