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檀属
豆科下的一属
黄檀属(学名:Dalbergia L. f.)是豆科下的一属。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托叶通常小且早落;小叶互生;无小托叶。花小,通常多数,组成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分枝有时呈二歧聚伞状;苞片和小苞片通常小,脱落,稀宿存;花萼钟状,裂齿5;花冠白色、淡绿色或紫色;雄蕊10或9枚,通常合生为一上侧边缘开口的鞘(单体雄蕊);子房具柄,有少数胚数。荚果不开裂,长圆形或带状,翅果状,对种子部分多少加厚且常具网纹;种子肾形,扁平,胚根内弯。
形态特征
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托叶通常小且早落;小叶互生;无小托叶。花小,通常多数,组成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分枝有时呈二歧聚伞状;苞片和小苞片通常小,脱落,稀宿存;花萼钟状,裂齿5,下方1枚通常最长,稀近等长,上方2枚常较阔且部分合生;花冠白色、淡绿色或紫色,花瓣具柄,旗瓣卵形、长圆形或圆形,先端常凹缺,翼瓣长圆形,瓣片基部楔形、截形或箭头状,龙骨瓣钝头,前喙先端多少合生;雄蕊10或9枚,通常合生为一上侧边缘开口的鞘(单体雄蕊),或鞘的下侧亦开裂而组成5+5的二体雄蕊,极稀不规则开裂为三至五体雄蕊,对旗瓣的1枚雄蕊稀离生而组成9+1的二体雄蕊,花药小,直,顶端短纵裂;子房具柄,有少数胚数,花柱内弯,粗短、纤细或锥尖,柱头小。荚果不开裂,长圆形或带状,翅果状,对种子部分多少加厚且常具网纹,其余部分扁平而薄,稀为近圆形或半月形而略厚,有1至数粒种子;种子肾形,扁平,胚根内弯。
生长环境
黄檀属多为喜光、喜温的阳性树种,一般都生长在林木稀疏、林地褀露的地段,在过分荫蔽的密林中,幼苗生势细弱难以生长成林,在郁闭度较小的林分中能长成直干大树。黄檀属树种大多耐干旱瘠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岩石裸露的山地亦枝繁叶茂,生命力极强,如降香责檀,在石灰岩溶山地上种植生长表现甚佳,生长量高于原产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西南部、南部至中部。
生长习性
黄檀属的结实量大,天然下种时虽正值旱季,但其种子不易变质,故林下幼树较多。根部的根瘤生长在侧根上,外金黄色,呈球形或扁球形,根瘤菌能固氮,对林木生长及提高地力有利。且它所具有的飞籽成林特点,对绿化石山,改善石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岩溶石山山地的经济效益作用眀显。移植成活率高,萌芽力强,砍伐后能萌芽更新。开花结实早,如降香黄檀,造林第二年已有部分幼株开花结实,但种子饱满度及发芽率相对较差。黄檀属树种,一般每年换叶一次,3月下旬开始碆叶,特别干旱时则叶全落。落叶几天即开始展叶,其展叶期为3-4月,此时光照充足,日均温为25-27℃。
繁殖方法
播前准备
播种育苗
因营养苗造林能保持完好根系,造林成活率高,生长恢复快,容易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故使用营养莆造林已经是一种趋势,因此,仅介绍营养苗培育。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栽植方法
抚育管理
下级分类
约100种,中国有28种,1变种。
参考资料:
主要价值
该属的一些种类为优良的材用树种紫胶虫寄主树,还有些种类供药用和观赏。从该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醌类、三萜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成骨活性、脑保护作用、止泻等药理作用。
保护现状
黄檀属所有物种均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
黄檀属189个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黄檀属24个物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
参考资料
黄檀属 Dalbergi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11: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