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龄(1924年-2008年8月4日),男,中国最早的国字号球员之一、“篮球国手”之一,对投篮技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人生经历
人物介绍
黄柏龄他是新
中国男子篮球队的首任队长。上世纪50年代,他创出了篮球的跳投技术,这一技术随即在国内和东欧、东南亚传播,影响深广,在南安举行的第七届“郑成功杯”国际男篮邀请赛上,这位83岁的篮坛前辈作为嘉宾,应家乡的邀请观摩了比赛。在开幕式的间隙,黄老谈起了他的篮球人生。
开元寺练就跳投绝技
黄柏龄从小习武,练就了一副好身板,这为他以后的篮球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大哥的影响,黄柏龄在十岁时就迷上了篮球,相继成为所在初中和高中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长大成人后,虽然身高仅1.70米,但出色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球技,使他成为上海大公篮球队和福建晋江篮球队的一员,逐渐在篮球场上打出名堂。1946年初,黄柏龄代表晋江队参加
菲律宾群声队的一系列友谊赛,比赛中他接触到对手许多美式的技术,于是决心吸收他们的长处,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一项新的篮球技术。他借着在泉州开元寺旁父亲开的药店当经理的机会,钻研新的篮球技术——跳起滞空单手投篮(简称跳投)。他自制了一个篮球架钉在开元寺内一棵龙眼树的树干上,每天清晨和黄昏苦练,整整练了一年,此后他到
复旦大学读书,并代表大公队参加了上海的半职业篮球赛,开始把跳投技术运用在比赛中,并取得极佳效果。他凭借这一高超绝技带领球队连战皆捷,轰动了上海篮坛,人们开始效仿他的技术,后来黄柏龄又随队到
南洋打了一些表演赛,跳投技术很快传到东南亚。
跳投技术轰动东欧
凭着跳投绝技,黄柏龄在中国篮坛声名鹊起。1950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派出一支国家篮球队参加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时年26岁的黄柏龄被招入队,并担任首任国家队队长。在比赛中,当他不断地跳起在空中单手投篮频频得分的时候,而对手还只在原地双手投篮,黄柏龄的跳投让身材高大的欧洲球员的防守无所适从。他挑起了国家队近半数的得分,而跳投技术也轰动了东欧,他一下子在当地成了名人,媒体竞相追逐他。他的跳投照片成为国外体育刊物的封面,跳投动作被外方用
电影摄影机拍摄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人们将此命名为“
黄柏龄跳投”而奉为技术典范。
篮球界的诗坛奇才
由于得了
肺炎,黄柏龄不得不在28岁当打之年离开国家队,病愈后因身体虚弱没有再代表国家队打过球。在国家队当过短暂的助理教练后,精于文学的黄柏龄来到了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开始
教师生涯,任教期间,他在篮球教学、训练、科研及指导研究生方面均成绩显著。尤其是他带出了一支独步上海高校篮坛的校男子篮球队,在上世纪60年代连续4年夺得上海高校联赛冠军。黄柏龄教授潜心篮球理论研究,4发表了《篮球与孙子兵法》等10余篇有较大影响的论文,指导了多名篮球硕士生,曾任“中国篮球研究生学会”副会长。黄柏龄能武能文,熟谙旧诗词,著有诗《集神州行吟草》、《九日山志》等作品,被誉为“诗坛奇才”。
人物逝世
2008年8月4日,黄柏龄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5岁。
职业生涯
黄柏龄是
福建省泉州市人,少年时即爱好篮球,打
前锋位置。
1945年参加福建侨乡晋江篮球队,是他首先采用跳起腾空投篮的新技术。
1947至1949年曾是大公队员。1950年人选
国家队并任国家队第一任
队长。
1951年获得“篮球国手”称号,先后代表我国参加过世界大学运动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曾访问过
前苏联和东欧各国。
1955年开始在大学任教,现在是华东师大体育系教授,带研究生进行篮球科学研究,继续为改进和提高我国篮球技术和理论水平而努力工作福建泉州市人。
1948年代表福建参加旧中国第7届全运会。
1947年参加上海大公篮球队。
1950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
布拉格举行的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
1951年代表华东去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获得冠军。随后代表中国参加在
柏林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运动会。
1951年被选入国家篮球集训队任队长。
1957年起到华东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任体育系球类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篮球协会委员兼科研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黄柏龄1946年创造了原地跳投技术,随后又创造了运球急停跳投和突破急停跳投的组合技术。他的“跳起滞空单手投篮”在国外被称为“黄柏龄式跳投”,成为人们当时竞相仿效的一项绝技,对世界投篮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1999年中央电视台制作《新中国体育50年》文献纪录片,特将这段光辉历史进行摄录和播放,《中国篮球运动史》也将它永载史册。
黄柏龄教授在校任教期间,在篮球教学、训练、科研及指导研究生方面成绩显著。尤其是他带出了一支独步上海高校篮坛的校男子篮球队,屡屡为校增光。60年代前期的我校男篮连续四年夺得上海高校联赛冠军;以我校队员为主体组成的上海市大学生男篮在两届全国高校联赛中名列冠、亚军,写下了华东师范大学篮球运动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黄柏龄教授潜心篮球理论研究,发表了《篮球与孙子兵法》等10余篇有较大影响的论文,指导了多名篮球硕士生,曾任“中国篮球研究生学会”副会长。黄柏龄教授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能武能文,熟谙旧诗词,著有诗集《神州行吟草》、《九日山志》等作品,被誉为“篮球宿将,诗坛奇才”。
所获荣誉
2023年11月,入选2023年中国篮球名人堂名单。
出版图书
技术特点
1946年他创造了原地跳投技术,随后在40年代后期又创造了运球急停跳投和突破急停跳投的组合技术,为篮球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国内人们称黄柏龄是单手跳投技术的“
祖师爷”。在国外,称他是“黄柏龄式跳投”或“中国式跳投”。他的
绝招:“跳起滞空单手投篮”(就是跳起后在空中有明显的停顿)和运球突破急停跳投技术,成为当时国内外竞相仿效的一项绝技。
在比赛中,他将跳投与接球、运球、突破、急停、传球等技术融为一体,并善于运用传球、运球、突破、急停假动作迷惑对手,为跳投创造良机,因此,命中率很高,一般在70%一80%,被国内外誉为神投手。?他运用接球一运球一急停一跳投组合技术有如下特点:?
(1)与这套组合技术相结合的是一连串
假动作。这一串“因敌而变”、真真假假、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假动作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多变性,使对手难测高深、难于防守。?
(2)技术运用时,技术间的转化快,突变性强,爆发力强,连贯、和谐,优美自然。接球突破时起动非常快,在快速运球时能突然急停,急停后又能突然起跳投篮,一气呵成。黄柏龄的这一绝技,并达到如此高的命中串是因为他能吸收诸家之长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智慧,在多年的运动实践中,苦练加巧练而取得的。
他有很强的投篮欲和自信心,他有一句名言是:“投篮时除了篮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存在了,连同我自己。”达到了“
忘我”境界,具备一种良好的投篮心理素质。他对投篮的标准性要求是很高的,他认为:“投进”和“投准”是不同的,空心穿网为“准”,碰圈入篮只能为“进”。在平时训练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以“准”为标准。
史海钩沉
一九五零年八月第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篮球队为对手和世界交上了一份奇迹般的
答卷。参加这次篮球比赛的有匈牙利、中国、波兰、
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苏联6个国家的代表队。中国队在小组预赛中以30:74负于
苏联,以31:28胜波兰,获小组第二名。决赛时以32:41负于匈牙利,结果获得第四名。赛后,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队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东部5个城市,进行了5场比赛,我队4胜1负。更让世界称奇的除了这次比赛,还有比赛中中国队的一位选手。这位选手数次以一种今天看来很平常,但是当时却是奇迹般的技战术一次次撕破对手的防线,令对手防不胜防,这位队员的名字叫做黄柏龄。
中国篮球界为世界篮球界共作过三大贡献,1950年黄柏龄的单手急停跳投技术或称学名“跳起滞空单手投篮”,正是其中之一。应当承认,中国篮球运动是在一个低的起点上起步而迅速追赶上来的体育项目。建国之初中国篮球运动员机智、灵敏的比赛意识,灵活多变的脚步动作,掌握与控制球的能力,引起和受到国际篮坛的关注。
中国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方式,尤其是跳起的单、双手投篮,具有快速、突然、制高的特点,曾使国际部分国家的篮坛人士耳目一新。在世界现代篮球运动发展初期阶段的投篮技术发展与演变中,中国篮球运动员走到了前面。
中国男子篮球队的黄柏龄,在1950年国际比赛中运用的“跳起滞空单手投篮”,是这一时期投篮技术的新发展,在国际篮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从第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始,跳投才成为一项技战术开始进入了全球的篮球界,逐渐发展。黄柏龄也因为这种技术而成为中国篮球界的一位
泰斗,同时也开始了中国人的世界篮球之梦。
人物评价
黄柏龄先生是中国篮球界著名的老前辈,对世界篮球运动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46年他创造了原地跳投技术,随后在40年代后期又创造了运球急停跳投和突破急停跳投的组合技术,成为当时国内外竞相仿效的一项绝技。在国内人们称黄柏龄是单手跳投技术的“祖师爷”。在国外,称他是“黄柏龄式跳投”或“中国式跳投”。黄柏龄的跳投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创新。
黄柏龄先生是当代体坛文武双全的儒将,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酷爱游历的他,几乎踏遍祖国名山大川,到过世界二十余国家,著有诗集《神州行吟草》一书。由于热爱家乡,黄教授编修了《九日山志》一卷,主编了《九日山文化丛书》,为弘扬九日山历史文化竭尽心力。黄柏龄先生的高尚品格、严谨学风及淡泊名利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