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黄春辉,女,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邢台,籍贯江西吉安,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3年5月4日,黄春辉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祖籍江西省吉安县。
1951年,从上海徐汇女中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
1951年9月—1952年8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2年9月—1955年7月,因院系调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大学本科毕业。
1955年8月—1978年3月,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助教。
1978年4月—1980年5月,担任北京大学生化学系讲师。
1980年6月—1988年3月,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81年5月—1982年6月,在美国能源部阿姆斯国家实验室(Ames Laboratory)做访问学者。
1982年7月—1983年9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1988年4月—2019年9月,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2016年,担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2018年9月,从北京大学退休。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黄春辉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稀土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特别是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性质的研究。在分子基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将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设计的原理引入到光电转化材料的设计中,发现了两者在构效关系上的相关性,开发了一类新的光电转化材料。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化学会网站显示,黄春辉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引用1万3千余次;著有《稀土配位化学》《光电功能超薄膜》和《有机电致发材料与器件导论》等。
1993年,黄春辉应英国皇家学会邀请,作为高级访问教授访问英国一些大学并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她还先后赴比利时、荷兰、前苏联、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进行科学考察和短期访问。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化学会网站显示,黄春辉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国家‘八五’‘九五’等重要项目的研究工作,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化学会网站显示,黄春辉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人才培养
黄春辉从来不勉强学生做事,而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她的学生和她一起搞研究,几乎都介入过这个“光电功能膜”的获奖课题。她对学生的期望是:只要在自己身边经过三年或者五年的学习之后,在某一方面能知道的比原来更多,并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就可以了。她还说,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将学生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应该知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国际上都发生了什么事,具有跟国际同行共同工作和对话的本领。
黄春辉指导的两名博士生的论文分别于1998年和2004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组里的三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1998年、2000年、2003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一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黄春辉致力于科学事业的无尽探索,而对于个人荣誉异常淡泊,保持着一贯为人上的低调。(北京大学新闻中心评)
黄春辉热爱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五十载,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大的乐趣。(何梁何利基金评)
参考资料
黄春辉----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2:4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