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慰文(1937年—2024年9月25日),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参与发现的项目曾被纳入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拟奖项目(一等奖)名单。
黄慰文先生先后主持或参与了
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
公王岭、内蒙古萨拉乌苏、山西峙峪、广西百色、辽宁小孤山、贵州
盘县大洞、贵州
观音洞、陕西蓝田上陈等一批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的工作有4项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Science。黄先生的工作确认了距今80万年在广西百色地区出现了修理技术精 湛的手斧,打破了西方学者依据“莫维斯线”形成的“演化认知偏见”,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红土考古地质带”,强调需要重视早期人类演化的地质生态背景;从支持对泥河湾早更新世遗址的测年到在蓝田上陈地点发现早于200万年的石器,一步步打破纪录,推进了对早期东亚人类演化证据的认识程度,挑战了国际学术界早期人类演化、扩散的已有格局;“无问东西”力推“勒瓦娄哇”为代表的西方石器研究类型技术术语的应用与内涵确认,引发学术界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迁徙与交流的思考与讨论。
2022年1月15日,以黄慰文、
邱世藩、
朱照宇、
吴翼、
饶志国、
杨石霞、
欧阳婷萍、
安芷生、
谢久兵、
韩江伟、
侯亚梅、
周厚云、
付淑清、刘武为主要完成人的黄土高原南部黄土地层年代与古环境及其早期人类演化新发现项目被纳入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拟奖项目(一等奖)名单。
黄慰文先生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生前曾担任《人类学学报》编委一职,多年来,他既是《人类学学报》的杰出作者,亦是严谨负责的审稿专家;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学报的发展贡献了卓越的力量。(
《人类学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