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安徽省AAAAA级景区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以中生代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地质公园,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千米,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平方千米,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面积为160.6平方千米。范围为东经118º01′~118º17′,北纬30º01′~30º18′之间。海拔高程为440~1864.8米。
四至范围是:东起黄狮壋,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黄山以花岗岩峰林地貌为特色,包括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缓冲区范围是与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为490.9平方千米。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
气候特点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
山顶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积雪日32.9天,雾日259天,大风118.7天,年均温7.9℃,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最长无雨期40天。
景区林木茂密,溪瀑众多,大气质量常年保持I级,空气PM2.5日均浓度5微克/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
地形地貌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据地质资料分析,黄山在四亿年前元古代震旦纪是古扬子海,两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变为陆地。此后,又历经多次造山运动的磨砺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礼才逐渐形成,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水文
水在黄山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山地质公园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有分布山谷的溪、潭、湖、瀑,也有源出花岗岩岩体深部的冷泉、温泉等构造裂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地表水系以黄山为分水岭,北侧水系注入长江,南侧注入钱塘江。
地下水沿断裂、节理、裂隙由高向低、由浅部向深部径流,在适宜的地段排出地表,排泄方式有溢水或储藏水形成具有医疗价值的矿泉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资源情况
生态资源
黄山及其毗邻地带,由于特殊的地貌环境,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为植物和动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和处境。统计表明,数百年以来,黄山没有发生过大的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岩体崩塌、森林病虫害和动物集体死亡等现象。黄山生物具有多样性特征,保持了一个结构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良好的自然环境。
动物资源
截止2011年黄山野生动物323种,约占安徽省种类的三分之二,多于九华山的203种和牯牛降的246种,是皖南山区动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黄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其中鸟类2种、兽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6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棕嗓鹛红嘴蓝鹊短尾猴,又名青猴等,灵长目猴科猕猴属,我国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国家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级)、赤腹松鼠,啮齿目松鼠科,通称松鼠。
植物资源
截止2011年5月黄山植物有1805种,其中:苔藓植物57科114属191种;蕨类植物31科58属131种;裸子植物6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28科640属1465种。
截止2011年黄山蕨类植物的科占全国的59.62%,裸子植物的科占全国的60%,被子植物的科占全国的44.33%。
截止2011年黄山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1种,占安徽省38种的55.2%。在中国特有分布的植物,黄山有22属23种,占中国特有属总数的3.36%。以黄山命名的种子植物有28种。1984年安徽省政府将黄山松定为省树,黄山杜鹃被定为省花。
地质遗迹
地质特点
黄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称,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体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黄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状地展布着众多的“U”形谷和“V”形谷。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林石柱,特别是巧石遍布群峰、山谷。主要类型有穹状峰、锥状峰、脊状峰、柱状峰、箱状峰等。
地质成因
黄山地质公园具有花岗岩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水文地质遗迹等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资源与黄山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座集山、水、人文、动植物为一体的大型花岗岩区天然博物馆。
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地下炽热岩浆沿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大约在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发生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地下岩体及其上的盖层遭受风化、剥蚀,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地应力的作用,在岩体中又产生出不同方向的节理。自第四纪(距今175万年)以来,间歇性上升形成了三级古剥蚀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黄山。在这些岩体中,由于在矿物组分、结晶程度、矿物颗粒大小、抗风化能力和节理的性质、疏密程度等多方差异,造成了宛如鬼斧天工般的黄山美景。
主要景区
景区
云谷景区
云谷景区的地质位置,处于黄山岩体东南部,由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构成。在黄山岩体形成并出露后距今约200万年前后的更新世和全新世,由于全球气候变冷,黄山地区冰封雪盖;后来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冰水裹带着大小石块,从高山雪原倾泻而下,在冰川运行中,不断地侵蚀和刨蚀着花岗岩山体而形成谷地。云谷寺谷地,就是一条北西—南东向延伸的“U”形冰川槽谷,亦称之为云谷冰川主谷。谷中的花岗岩体,在冰川作用下,同时沿着岩石构造节理发生裂解和崩塌,又塑造了一批花岗岩峰石奇异景观。
洋湖景区
洋湖景区为黄山区国家森林公园五大景区之一,紧依黄山区北大门,海拔高800米以上,为罕见的高山平湖湿地景观,属黄山“二湖”景点。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黄山景区为依托,以自然、人文景观为背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考研究为一体的多功能城郊型国家森林公园。既能缓解黄山风景区游客超负荷造成的困境,又能截留、分散部分游客、成为“山上游、山下住”的最佳去处。
玉屏景区
玉屏景区为黄山中心景区之一。景区南起半山寺,北至鳌鱼洞,东起天都峰,西至容成峰。区内主要为主体期花岗岩地貌,冰川遗迹发育。山峰高程一般在1700米以上;而深切沟谷的高差,有的可达千米,黄山三大主峰中的莲花峰、天都峰都座落在景区内。
玉屏景区处在黄山岩体南部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内。岩性坚硬,构造节理发育。由于不同方向岩石节理的裂解和冰冻、流水的侵蚀,以及重力崩塌等作用的影响,形成了黄山地质公园内的高山地貌景观。
松谷景区
松谷景区处于黄山岩体北西边缘,其外侧芙蓉岭一带,出露早期侵入的中粒二长花岗岩,岩石较易风化,形成地势相对低缓的山岭;内侧出露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在北海清凉台至松谷庵的风景线上,形成了壁立峭拔的奇峰和妙趣天成的巧石。在芙蓉岭以北,大面积的丘陵盆地,是由太平花岗闪长岩体风化侵蚀的结果。
松谷景区沿着西北向节理发育的谷地,全长10公里,高差近千米。周围群山高耸,形如城郭。区内浓密的原生林带,覆盖率达95%
浮溪景区
浮溪,全称浮丘溪,源出浮丘峰,是安徽黄山风景区惟一流向钱塘江水 浮溪系的河流。从寨西村往西,行3公里蜿蜒的小公路便是浮溪村。三十几间白墙黑瓦农舍散落在桃花峰南坡脚下(北坡为温泉)。
温泉景区
温泉景区位于海拔600-700米的群峰峡谷之间,黄山南大门进入的第一个景区。景区范围:南起黄山南大门,北至半山寺,东起马鞍山,西至汤岭关。景区内有景点50多处,其中可达景点28处。
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因区内桃花峰昔日有桃树千株并有满山的野樱,每至三月,樱桃盛开,谢红满溪,故名。后因“紫石峰下藏太阳”,涌出了汤泉,又名温泉景区。是游客从黄山南大门进入的第一个景区,也是黄山开发最早的景区。
北海景区
北海景区位于黄山中心景区,是黄山地质公园内最负盛名的风景集萃景区。范围:南起光明顶,北至清凉台,东起始信峰,西至“飞来石”。海拔高度一般在1600米以上。北海景区的地质位置,处于黄山岩体中央末期脉动侵入的细粒含斑花岗岩和补充期脉动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内。细粒含斑花岗岩侵入定位高,岩石相对较易风化,形成了园区中部和南部以北海、光明顶为中心的高山中央台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垂直、水平节理发育,在冰冻和风化侵蚀作用下,构成了园区边部的奇峰和怪石。
景区内可达景点26处,主要有西海大峡谷狮子峰、始信峰、贡阳山丹霞峰仙桃峰、石笋峰、光明顶、清凉台、飞来石、黑虎松、麒麟松、凤凰松、连理松等;可观景点100多处,主要有笔架峰、上升峰、笔峰、石鼓峰、猴子观海、仙人晒靴、仙女打琴、天狗望月、武松打虎、丞相观棋、西海大峡谷中诸多景点等。
钓桥景区
钓桥景区位于黄山地质公园南西侧,是公园保存最完整的景区。范围:南至汤岭关,北至翠微峰,东至天海,西至小岭脚。地貌景观是由汤岭关断层北西段和西海—北海断层切割主体期和补充期花岗岩形成的。
钓桥景区的地质位置,处于黄山岩体的西侧边缘及接触带部位,出露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形成了峭壁如劈,奇石嶙峋的峰峦地貌。西侧外接触带出露太平花岗闪长岩,风化后地势低缓,构成了园区西出的通道。
福固景区
福固寺在轩辕峰下,唐天宝六年建成,原名轩辕古刹,后来改为复古寺,清光绪年间才改今名。
景点
猴子观海
在公园峰林地貌中,怪石构成了黄山地质公园的一绝,按其成因可分为石柱石芽型、风化剥蚀型、崩塌型、崩塌堆积型、滚石型,主要形成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花岗岩中,个别分布于第四次花岗岩中。
黄山云海
黄山云海,主要是由层积云和地面雾所形成的。
飞来石
飞来石位于安徽省黄山的白云景区,位于光明顶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飞来石高12米,宽8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
五龙潭
五龙潭位于黄山北麓松谷溪中,自松谷庵以下的河段,溪水奔腾急涌,在落差大的河道内,因长期冲蚀而成五个深潭。深浅不等,水色各异。由上游而下,分别为乌龙潭、青龙潭、白龙潭、老龙潭和赤龙潭。
五龙潭处在黄山岩体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内,岩石节理发育,溪水沿节理软弱带长期冲蚀而成河床槽地,从而构成了形态各异的碧水深潭。
迎客松
“黄山松”是植物学上一个著名的独立树种,被誉为黄山胜景中的一“绝”。驰名中外的“迎客松”,是中国人们友善好客精神的象征,已成为珍奇无比的国之瑰宝。黄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公园内植被的主体垂直分带明显,森林群落具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三层完整结构。自然分布的原生物种有1805种,其中,南方红豆杉、天目木姜子等10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属中国特有种6种,属黄山特有种2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23种,三级保护的13种。
桃花潭
桃花潭在白龙桥左上方。因潭近似圆形,玲珑别致,故又名“小灵池”。潭直径4米,深约2米,由流水的长期旋转磨蚀而成。岸壁刻有“桃花潭”三字。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1963年1月,黄山风景区护林工作会议召开,再次划定风景区山界。
1988年7月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建设部批准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999年6月,成立了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6月5日,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在汤口中心学校“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品牌建设
2011年1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第77届会议批准了黄山风景区的入会申请,成为该国际组织中首个中国(景区类)旅游目的地以及世界遗产地(黄山编号:AF/25250)。
2013年10月20日,黄山入选“十一最佳旅游地”。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景区景点路程图
门票信息
黄山风景区的票类包括:门票、索道票。
门票
全票:正常价格门票,旺季价格¥230元/人,淡季价格¥150元/人。
优惠票:按规定享受一定优惠的门票,优惠票价格为旺季门票价格减半收取,¥115元/人。
优惠对象:在校学生、现役军人、残疾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及军队退离休干部,请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门票。
免票:按规定不收取费用的门票。免票对象:1.1米以下的儿童、安徽籍70周岁以上的老人,请凭有效证件获取免费门票。
索道票:
黄山风景区索道共分为3条,分别为:云谷索道、玉屏索道、太平索道。索道全为单行收费。
云谷索道、玉屏索道:
成人:旺季价格¥80元/人,淡季价格¥65元/人。
儿童:(1.1米至1.3米)旺季价格¥40元/人,淡季价格¥35元/人。
(1.1米以下)免票。
太平索道:
成人:旺季价格¥80元/人,淡季价格¥65元/人。
(1.1米以下)免票。
所获荣誉
2021年8月,被评为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参考资料
黄山概况.中国黄山.
黄山.中国安徽.
黄山的水文地质学.世界地质公园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14:03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