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昭
现代文人
黄宪昭(HuangHsien-Chao,1888-1939)又名黄新(HinWong),1888年出生于广州南海县平地镇人,在夏威夷的檀香山长大。在1908年9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之际,黄宪昭进入该院学习新闻学,是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1912年,黄宪昭顺利毕业,成为第一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而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密苏里新闻学院也宣称:他是“第一位国际留学毕业生“在他开启了中国人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之门后,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62人前往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新闻学。
留学美国
父亲黄秀经曾在檀香山编辑出版保皇派机关报《新中国报》,后转向支持孙中山革命;他也是一位基督教长老会牧师,曾从旧金山前往纽约旅行,在华人中布道。1907,檀香山瓦胡学院毕业后,黄宪昭前往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神学院学习神学。由于曾在父亲编辑的报纸工作过,他“不断地为圣路易斯市报纸写稿锻炼自己”,从此“点燃了他成为一位报人的理想”当他从报纸上获悉密苏里新闻学院成立信息后,立即放弃了神学院的牧师学习,准备进入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1908年9月14日,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当时学院招收了64名学生,其中53名大学一年级主修新生,8名新闻学选修,3名正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文科学院学生.黄宪昭成为该学院的53名大学一年级主修生之一,是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开始正规地接受新闻教育。在留日学生中,虽曾有邵力子’林白水在日本选读过新闻学课程,但并没有系统接受过新闻学教育。因此,黄宪昭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史上是第一位接受正规系统新闻教育的中国人。
学院的学习和工作
黄宪昭进入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新闻学,引起了圣路易斯市报纸的关注.1908年10月初,《圣路易斯快邮报》派记者专门采访黄宪昭,并于10月6日刊登通讯《新闻学院有中国学生》,详细报道他的学习情况。首先说明他的学习目的,”黄新是一个很有志向的年轻中国人,正在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完成学业后,他将返回祖国,引进美国报纸的理念。”然后交代他学习原因,“我认为美国处理新闻的方法比中国方法更先进。美国的报纸比中国报纸报道更详细的新闻事件……”介绍了他的新闻经验,“黄新来美国前在檀香山已经积累了一年的报刊工作经验,曾在父亲的编辑的《新中国报》工作……曾一度出任一家哈瓦那宗教英文周刊《年轻人之声》编辑。”
黄宪昭在密苏里大学表现优异,非常活跃。
密苏里大学
他在新闻学院威廉院长指导下,认真学习新闻学,参与《大学密苏里人》(UniversityMissourian)的采访实践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1908年,密苏里大学成立国际俱乐部(TheCosmopolitanClub),黄宪昭当选秘书1909年2月11日,美国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从事新闻界工作的纪念日,黄宪昭参加纪念话剧演出$同年,黄宪昭将密苏里大学校歌《古老的密苏里》(OldMissouri)翻译成中文,并刊登在密苏里大学年鉴(TheSavitar)中。
1909年暑假,黄宪昭前往《圣路易斯快邮报》实习,并到唐人街实地采访。9月6日,该报配发了黄宪昭照片刊登了他撰写了新闻通讯《摇摆前行中的中国番鬼》(ChineseFanTaninFullSway)在通讯中,他批评中国人的陋习,“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他们就把陋习就带到哪里。在唐人街星期六晚上,当中国洗衣工们完成了一周工作,拿着工资来挥霍,以致有40张赌博桌子在运转”。
1910年,大三年级后,黄宪昭出任了新闻学院三年级学生会秘书,在密苏里大学档案的大三年级介绍中,记载道:黄新,广东,中国,无可挑剔,一位新闻工作者。同年,他选修了外交和领事服务等方面的课程,并帮助当地的中国人组织了基督教长老会教会。他成为《中国月刊》(TheChineseMonthly)编辑和中国学生俱乐部主席。1911年,黄宪昭组织了赈灾义卖会,捐款给中国红十字会,并建立中国青年会。
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毕业
1912年2月,黄宪昭在密苏里新闻学院修完了所有学分毕业,授予新闻理学士(B.S.inJr),成为第一位密苏里新闻学院毕业的中国人
2月13日,《底特律自由报》以《授予一位中国人学位》为题进行了报道,“哥伦比亚市=月;B日电:黄新,据说是第一位授予新闻学位的中国人。他完成了密苏里大学的学习,前往纽约。他已经做为一名记者在纽约新闻报纸工作,并撰写了关于中国的系列文章。他将致力于让人们了解中国和中国穷苦民众的状况以及落后的原因。这是一项在中国还没有进行的事业,这是我来美国学习新闻的主要原因。”黄宪昭是第一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也是该学院第一位国际留学毕业生,由于密苏里新闻学院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学位的学院,由此黄宪昭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接受系统新闻教育而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
在黄宪昭开启中国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之门后,另一位在密苏里州留学的中国学生董显光同黄宪昭一样,放弃了为上帝神学服务一生的初衷,在新闻理想的追求下,于1911年转学进入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新闻学,成为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二位中国学生。
职业新闻记者生涯
1912年4月,黄宪昭前往纽约。4月24日,在孙中山的召唤下,黄宪昭决定返回中国广州,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4月25日,《纽约时报》报道说:“黄新,一位哥伦比亚的中国学生,
一位训练有素的新闻工作者,在接到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的召唤后,昨日启程前往中国,加入中国南方的复兴事业。黄新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一名毕业生,也在哥伦比亚一直学习外事服务,他将成为帮助孙博士在中国南方发展工业的几个外国年轻人之一。在广州,他的家乡,黄先生期望用最科学的方法救助穷人。”抵达广州后,他开始了职业新闻记者生涯。
孙科
回国以后,他长期在广州从事记者工作,为多家通讯社和报社发新闻和写评论,如路透社、美联社、合众社、《芝加哥每日新闻》、《马来亚论坛报》、《密勒氏评论报》、中央社等。1919年,他与孙科共同创办起英文《广州时报》(Cantontimes),出任总编辑。他曾于1917-1920年担任广州军政府情报科负责人,为孙中山先生及军政府起草信件和文件。《广州时报》是孙中山及其革命党得喉舌,对中国国民革命取支持态度,发行曾遍及广州、香港和上海等地。1921年,兼任英文《广州明星报》(TheStarofCanton)编辑。
1921年10月11日,第二届世界报界大会在檀香山隆重开幕,世界50多个国家的2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黄宪昭以广州报业公会和广州《明星报》代表的身份与中国其他五名代表出席。10月18日,黄宪昭向大会作了《为什么不组织一个新闻代表团去中国》的主题发言。他说:“中国必须融入世界,世界也必须融入中。”发言完毕,大会掌声雷动。大会主席称赞他的发言:“黄先生的简洁演讲令人难忘。”10月20日,第九次会议上,黄宪昭当选为副会长。
陈炯民军阀统治广州时,《广州时报》因揭露暴政曾被勒令停刊,黄宪昭数度被捕,甚至被判刑,后经美国领事馆交涉始获释。后来黄宪昭与孙中山分道扬镳,“对孙博士竟加以攻击,复向路透社布散孙博士病终之谣言,故补政府下狱”他被迫离境前往香港工作。
投身新闻教育
1925年,黄宪昭被聘为路透社香港分社主任。在新闻采写活动的同时,他开始投身新闻教育。1927年,他和黄天石等共同创办香港新闻学社。它是香港第一家新闻学校,属业余性质,学制2年,为了便利学员实习,还附设“南中国电讯社”。
1928年7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威廉院长抵达香港访问。在港期间,黄宪昭接待了他们。威廉院长向他通报了密苏里新闻学院将与燕京大学合作建设新闻学系的情况,并希望他能够北上,投入到该系的复兴重建之中。1929年6月7日,聂士芬抵达香港,黄宪昭热情接待密苏里新闻学院校友,他欣然答应北上燕园执教。
1929年9月,黄宪昭被聘为燕大新闻学系副教授,兼任西宾招待委员会委员。1931--1933年,聂士芬前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讲学期间,黄宪昭接任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主任。他重视新闻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新闻实践相结合,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出版各种新闻媒体,先后创办月刊《新中国》、《平西报》、《燕京报》、《燕京新闻》等学生新闻实习阵地;从1931年开始,连续召开四届“新闻学讨论周”,加强新闻学界和业界联系。他编辑抗日丛刊《在华之日本报纸及其活动》(1931),控诉日本新闻侵略;他撰写《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概况》(1932)介绍燕大新闻学系历史和现状;他组织出版学术刊物《新闻学研究》(1932)和书籍《中国报界交通录》(1933),将该系学术研究活动推向一个新高度。
1934年,聂士芬返回燕大,重任新闻学系主任。1935年初,黄宪昭南下上海,加盟沪江大学,出任商学院新闻科主任。1936年,他先后撰写了英文论文《沃尔特威廉和新闻教育》(WalterWilliamsandEducationforJournalism)和《福建学生对新闻学感兴趣》(HukiangStudentsInterestedinJournalism)发表在英文杂志《天籁》(TheVoice)第1、2期上,缅怀威廉院长对世界新闻教育的贡献,介绍福建学生对新闻学的兴趣。
重返新闻界
1937年,黄宪昭加盟路透社,重返新闻界。抗战爆发后,他于1938年前往重庆,出任国防军事委员会宣传委员、美国美联社驻重庆记者,积极支持后方重建工作。1939年初,他出任美联社驻香港分社主任。
在香港辞世
1939年2月15日,黄宪昭因病逝世,享年51岁。他逝世后,美国新闻界并没有忘记他,缅怀他的新闻业绩。美联社于2月15日专门发布香港分社发表的新闻通稿,“黄新,美国培养的中国报人,今日逝世。他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位中国毕业生,1912年返回中国。他曾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华盛顿削减军备国际会议,曾任数年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主任。黄新是支持孙中山南方政权的中国留学生之一……”。《纽约时报》于2月16日以《黄新,新闻家和系主任》为题刊登了该则新闻。密苏里新闻学院更没有忘记他的这位新闻游子。同年3月,《密苏里校友杂志》首页刊登消息,向密苏里校友通报了黄宪昭的死讯,并叙述了他的新闻业绩。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2 21:40
目录
概述
留学美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