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庙龟
龟鳖目地龟科动物
黄头庙龟是龟鳖目地龟科东方龟属爬行动物,俗名庙龟、黄头龟、黑山龟。头部为黑色,侧面及眼眶处有不规则的黄色横向条纹;四肢为灰褐色,指(趾)间具蹼;尾部为肉灰色,长短适中;头较小,顶部呈黑色;头部散布着黄色的小杂斑点,眼眶黑色,有黄色碎斑点,上颌中央呈“W”形,且具有细小的锯齿;背甲隆起较高,呈黑色,腹甲黑色到黄黑交杂,个别为淡黄色。尾适中。雄性腹甲中央凹陷,尾粗且长;雌性腹甲平坦,尾短。
外形特征
庙龟头部为黑色,侧面及眼眶处有不规则的黄色横向条纹。背甲为黑色,龟龟整体呈椭圆形,幼体后缘略呈锯齿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钝圆化。腹甲前缘平切,后缘缺刻。四肢为灰褐色,指(趾)间具蹼,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尾部为肉灰色,长短适中。头较小,顶部呈黑色,体形尺寸可达50多厘米长,最大体重可以超过二十公斤,头部散布着黄色的小杂斑点,,眼眶黑色有黄色碎斑点,上颌中央呈“W”型,且具有细小的锯齿。头侧部无明显纵条纹。背甲隆起较高呈黑色,腹甲黑色到黄黑交杂,个别为淡黄色,四肢灰褐色,指趾间具蹼,尾适中。雌雄鉴别:雄性腹甲中央凹陷,尾粗且长;雌性腹甲平坦,肛孔距腹甲后边缘较近,尾短。
生活习性
生活于江湖、溪流,能短时间生活于海水中,但其也有一定的陆栖习性。庙龟的原生环境接近于热带气候,温度较高,休眠期很短,不能适应于我国北方的寒冷气候,两广、海南、云南、福建南部以外的朋友建议加温饲养。江浙、湖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有少数例子表明庙龟可以在当地气候下存活,但生长速度影响较大。
生长繁殖
黄头庙龟属卵生。
种群分类
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 ,龟科,黄头庙龟
分布范围
分布在东南亚(泰国、老挝柬埔寨及越南)等地特有的一种大型
饲养方法
饲养设备:庙龟对饲养设备要求不严,各种池均可,但必须布置成“水陆”两便式,即在一个池中要有水的部分,又要安排有陆地休息的部分。
饲养管理:新进的庙龟,很少爬动,多数时间将头缩入壳内,傍晚或夜间爬动较多,受惊后会发出“呼”的喘息声。绝大部分下山庙龟身上带有寄生的水蛭,需要用清凉油或碘伏等药物涂抹祛除,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浓食盐水浸泡,少数人用洗衣粉水浸泡,也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较强的侵蚀性,建议慎用。庙龟的食性较单一,仅有少数庙龟略带肉食性,人工饲养下主投瓜果或蔬菜。
对已熟悉环境且开食的龟,应单独饲养,待逐渐驯服使其不怕人后,再与其他龟混养,这样可避免弱者受欺的现象。
在饲养管理中,温度是养好龟的关键。春、夏、秋三季,气温较高且稳定,温度在23℃以上可正常进食、消化、排便。初春、深秋之季,由于温度不稳定,饲养中掌握不好,极易出现病症,一般18℃以下,不喂食,20℃左右喂食后,环境温度需保持在23℃以上,不能长时间低于20℃,若无条件加温,则可停食。无须担心龟会饿死,只需保持一定的潮湿。过冬温度为10℃以上为佳,不能长时间低于五度。成体庙龟过冬水深至颈盾以下即可,幼体可提升至背甲。过冬时,尽量少惊动龟,温度也不要提高到17℃以上,否则,龟将苏醒爬动,从而消耗体力,对龟有害。翌年开春,气温回升到20℃以上后,应开始投饵。
参考资料
黄头庙龟.太平洋家居网.
黄头庙龟产地.太平洋家居网.
黄头庙龟饲养.太平洋家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14:52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