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杰
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通称黄埔军校。1924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考生在广州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其中,共产党员蒋先云成绩名列第一。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入学考试和在校期间都有不俗表现。于是在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被称为“黄埔三杰”。三杰都受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赏识,后来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
蒋先云(1902—1927),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北伐战争烈士。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攻打奉系军阀的战斗中,蒋先云身为团长,率兵冲锋陷阵,于河南战场壮烈牺牲。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在“黄埔三杰”中名气最大。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贺衷寒(1899—1972),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1921年9月赴莫斯科。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筹组孙文主义学会并担任黄埔同学会书记长。后一直追随蒋介石,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中将处长,长期主掌国民政府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1949年全国大陆解放前夕逃往台湾,此后曾任台湾当局“行政院交通部部长”、 中国国民党中央设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72年5月9日死于台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3 09:1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