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汤
金匮要略
黄土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效。①《温病条辨》:健脾渗湿,保肝肾之阴。②《血证论》:滋补气血,清和。③《中医治,法与方剂》:温阳健脾,益阴止血之功效。主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①《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为远血;亦主吐血,衄血。②《张氏医通》:阴络受伤,血从内溢,先血后便,及产后下痢。③《类聚方广义》:吐血,下血久久不止,心下痞,身热恶寒,面青体瘦,脉弱;或腹痛下利,或微肿者;脏毒痔疾,脓血不止,腹痛濡泻,小便不利,面色萎黄,日渐瘦瘠,或微肿者。
歌诀
黄土汤将远血医,胶芩地术附甘随,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宜。
组成
甘草(12g),干地黄(60g),白术(40g),附子(炮)(40g),阿胶(48g),黄芩(48g)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120g)。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①《温病条辨》:健脾渗湿,保肝肾之阴。
②《血证论》:滋补气血,清和。
③《中医治,法与方剂》:温阳健脾,益阴止血。
主治
脾虚阳衰,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①《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为远血;亦主吐血,衄血。
②《张氏医通》:阴络受伤,血从内溢,先血后便,及产后下痢。
③《类聚方广义》:吐血,下血久久不止,心下痞,身热恶寒,面青体瘦,脉弱;或腹痛下利,或微肿者;脏毒痔疾,脓血不止,腹痛濡泻,小便不利,面色萎黄,日渐瘦瘠,或微肿者。
方义
此方体现温阳健脾,益阴止血法则。灶心黄土温暖脾阳,恢复脾运,又能止血,治疗主证;地黄,阿胶有补血止血作用。外溢之血可止。已损之血可补,三药同用,能呈止血功效。阳气虚寒而呈失血,如果只用止血药物塞流,不从澄本清源着手,虽用止血药亦无济于事,唯有温阳健脾与止血同施,标本并图,收效始捷。故用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附子温助阳气以恢复阳气统摄之权,虽然本身并无止血作用,却能收到止血效果。肝为藏血之脏,肝不藏血常是出血机理之一,此方所治诚然是以脾肾阳虚不能统摄温阳为其主要原因。但肝不藏血的机理亦同时存在。故于温阳止血方中配伍黄芩清肝止血。体现以温阳摄血为主,清肝止血为佐的配伍形式,有相反相成之妙。这种配方法度.很有实用意义。此方配伍一味苦寒的黄芩,历代诸家多从诸药过于温燥。反佐本品以制约诸药作解。果如是,理中汤、甘草干姜汤亦能止血,何以不用凉药反佐?今人用附子理中汤止血亦不嫌其温燥又当何解释?可见本方配伍黄芩之意不是制约诸药,通过黄芩清肝,调理肝的功能而使血不妄行,才是选用黄芩的本意。
附注
原著谓:“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本方原为便血而设。审属阳虚不能统摄,其他部位出血亦可应用。
附方
名称:黄土汤
组成:伏龙肝、桂心、干姜、当归、芍药、白芷、甘草、阿胶、芎劳、细辛、生地黄、吴茱萸
用法:上㕮咀。以酒七升,水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去滓,纳胶,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吐血,衄血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名称:黄土汤
组成:伏龙肝、甘草、白术、阿胶、干姜、黄芩
用法:上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胶,分三服
主治:卒吐血及衄血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名称:黄土汤
组成:伏龙肝(即灶下黄土)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蜜汤调下
主治:赤疹瘙痒,烦躁昏闷
出处:《普济方》卷一〇八引《旅舍方》
名称:黄土汤
组成:黄土适量
用法:煎汤,饮之
主治:小儿急惊、慢惊
出处:《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钱仲阳方
各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欲崇土以求类,莫如黄土,黄者,土之正色,更以火烧之,火乃土之母,其得母燥而不湿,血就温化,则所积者消,所溢者止;阿胶益血,以牛是土畜,亦是取物类;地黄补血,取其象类;甘草、白术养血补胃和平,取其味类;甘草缓附子之热,使不潜上。是方之药,不惟治远血而已,亦可治久吐血,胃虚脉迟细者,增减用之。盖胃之阳不化者,非附子之善走,不能通诸经脉,散血积也;脾之阴不理者,非黄芩之苦,不能坚其阴以固其血之走也;黄芩又制黄土、附子之热,不令其过,故以二药为使。
②《金匮要略论注》:以附子温肾之阳,又恐过燥,阿胶、地黄壮阴为佐;白术健脾土之气,土得水气则生物,故以黄、芩、甘草清热;而以经火之黄土与脾为类者引之入脾,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为发生之本。
③《金匮要略心典》: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阴,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④《血证论》:方用灶土、草、术健补脾土,以为摄血之本;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而阿胶、熟地又滋其既虚之血。合计此方,乃滋补气血,而兼用清之品以和之,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6 16:17
目录
概述
歌诀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