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白鹭
鹭科白鹭属鸟类
黄嘴白鹭是鹳形目鹭科白鹭属鸟类,别名唐白鹭、白老。体长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身体较为纤瘦,身上的嘴、颈、脚都较长;成体在繁殖季节有细长的饰羽,后头的冠羽长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颈饰羽呈长尖形,覆盖胸部。全身羽毛为白色,雌雄羽色基本相同;腿为黑色,虹膜为淡黄色。幼鹭没有细长的饰羽,嘴基本呈褐色而基部呈黄色;腿和眼先皮肤为黄绿色。
动物学史
1976年,中国鸟类学家郑作新报道,黄嘴白鹭在中国分布于东北的旅顺鸭绿江、山东青岛、江苏东海、沙卫山岛、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以及台湾等地。黄嘴白鹭曾经是南部沿海地区常见的夏候鸟,但随着人为的干扰,栖息地的日渐缩小,黄嘴白鹭的数量也越来越少。1990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表明,1992年在中国见到143只黄嘴白鹭,在东南亚见到448只,总计591只。
形态特征
黄嘴白鹭是中型涉禽。体长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淡黄色,腿黑色。幼鸟无细长的饰羽,嘴呈褐色但基部黄色,腿和眼线皮肤呈黄绿色。繁殖季节有细长的饰羽:后头的冠羽长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颈饰羽呈长尖形,覆盖胸部;嘴黄色,腿黄色,繁殖脸部裸露皮肤蓝色,虹膜黄褐色,嘴黑色,下基部黄色,脚黄绿至蓝绿色。
黄嘴白鹭又名白老、唐白鹭,是中型涉禽,喜食小鱼和贝虾,主要繁殖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我国东部沿海,平时栖息在海岸峭壁和潮间带,并有着与其它鹭鸟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每年4月、11月,它要进行春秋两季迁徙。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
生活习性
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4月下旬可飞到繁殖地,5月产卵,每窝2-5枚,孵化期24-26天,育雏期35-40天,10月南迁越冬。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叫声:通常无声,受惊时发出低音的呱呱叫声。
分布范围
分布状况:过去分布广泛,现已稀少,繁殖于辽东半岛、山东及江苏的沿海岛屿。过去曾有记录在海南岛繁殖,在香港的繁殖于1980年已停止。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上世纪末期人们采集其丝状羽,但至今种群数量尚未完全恢复。有记录迷鸟见于东部沿海远及河北和辽宁。迁徙时见于西沙群岛。
分布范围:全球性濒危。繁殖于北朝鲜西部沿海岛屿及中国东部、辽东半岛部分岛屿。越冬主要在菲律宾,极少至婆罗洲马来半岛
中国分布:于东北南部旅顺鸭绿江,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均为旅鸟或偶见种类。在辽宁东沟、金县、大连、旅顺(蛇岛海猫岛)、长海县(广鹿岛),河南信阳、大别山北坡和淅川丹江口水库,江苏连云港和苏州以及广西北部湾北部沿海地区,为夏候鸟;浙江温岭瑞安、文成、洞头、乐清,内蒙古赤峰为旅鸟。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缅甸泰国,主要越冬地在菲律宾巴拉望、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印度尼西亚的占碑及南苏门答腊。
繁殖方式
每年5-7月繁殖期间,黄嘴白鹭的各种奇特行为更是妙趣横生。一般成年雄鹭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域,这个领域神圣不可侵犯,当雌鹭闯入其领域时,雄鹭会机警地伸展冠羽、蓑羽和胸羽进行威吓,这时,雌鹭必须耐心等待。当雄鹭收缩蓑羽,表示同意雌鹭停留在其领域的边缘时,它们之间的恋情才算拉开序幕。起初是双方默默对视,嘴喙相碰,然后双双起飞,在空中长时间地比翼翱翔。待飞回落到枝头或岩石上后,它们互相追逐,有时也会相对翩翩起舞,以此来表示彼此的爱慕和信任。雌鹭产卵后,雌雄鸟要轮班看守鸟蛋,绝不允许其他鸟类进入自己的领地。
2003年对辽宁省石城乡形人坨黄嘴白鹭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共发现114繁殖巢。繁殖种群在4月中旬开始陆续迁来,繁殖时间集中在5月中旬,89%的巢产卵期在5月4日至7月2日之间,平均产卵期为5月16日(N=114)0巢主要建在灌丛底部,灌丛根部和坡面共同支撑54巢;以突出的岩石和坡面共同支撑26巢;以灌木枝干支撑的悬空巢共13巢,此类型的巢距地面高40±24厘米;地面巢共16巢,另外3巢建在突出的岩石上。在观察的114巢中产2枚卵为5巢(4.4),3枚卵为23巢(20.2%),4枚卵为81巢(71.1%),5枚卵为5巢(4.4),另有一巢为7枚卵;平均窝卵数为3.8±0.7枚/对,模式窝卵数为4。平均孵化期,即首枚卵产出至最后一枚卵孵出的时间为28.6±1.3d(25-31)N=42。窝卵数和产卵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s-0.251, P<0.01, n=114),后期繁殖的配偶对具有相对较低的产卵量。不同顺序卵的孵化时间差异显著,产卵间隔为2.Of0.6d (1-5, N=136),相邻顺序卵的出壳间隔差异显著。雏鸟在24日龄时开始在巢周围活动,30日龄前后能够短距离飞翔并离巢,独立生活在45日龄左右。营巢成功率为75%,25巢的雏鸟成活数为2.2只/巢。黄嘴白鹭的孵化行为是典型的异步孵化模式,营巢行为已经适应了当地的岛屿化裸露生境,摄影者的干扰是当前影响黄嘴自鹭种群繁殖成功的主要原因。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生效年代:1996
致危因素
黄嘴白鹭在全世界迅速减少的原因:一是沿海滩涂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对繁殖地及湿地的过度开垦和越冬地的海岸开发,使黄嘴白鹭的栖息地遭受严重的破坏;二是在黄嘴白鹭的繁殖产卵季节,赶海的渔民及外地游客经常上岛观光和捡拾鸟卵,使黄嘴白鹭无法完成繁殖活动;三是19世纪末,人们采集、买卖黄嘴白鹭的丝状羽毛,大量捕杀造成黄嘴白鹭的数量急剧减少,至今不能恢复元气。
发现记录
在尖山新区(黄湾镇)发现黄嘴白鹭尚属海宁首次,也是海宁迄今为止发现的保护级别最高的物种。10月7日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秋季调查告一段落。这次调查,重点放在了尖山新区(黄湾镇)及辖区里的钱塘江滩涂区域,原本调查人员想在这个季节多发现一些猛禽类的候鸟,不想有了意外的收获。
2022年5月,黄嘴白鹭再次现身位于深圳市中心的福田红树林。
2022年11月,有观鸟爱好者在大亚湾澳头街道大涌村旁的滩涂上偶然拍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它是鸟类中保护级别最高的一种鹭鸟,这也是在大亚湾境内首次发现并拍摄到该鹭鸟,经确认为非繁殖期黄嘴白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8:36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