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草
泽泻目眼子菜科植物
黄丝草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属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匍匐茎线形,节间短茎较细,圆柱形;叶互生,托叶线形,膜质透明,叶片暗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数朵,花序梗通常不膨大,与茎近等粗,花小淡绿色;果实卵状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9-10月。
形态特征
黄丝草,又称微齿眼子菜,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无根茎。茎细长,直径0.5-1毫米,具分枝,近基部常匍匐,节间短茎较细,圆柱形,于节处生出多数纤长的须根,节间长2-10厘米。叶互生,托叶线形,膜质透明,叶片暗绿色,叶条形,无柄,长2-6厘米,宽2-4毫米,先端钝圆,基部与托叶贴生成短的叶鞘,叶缘具微细的疏锯齿;叶脉3-7条,平行,顶端连接,中脉显著,侧脉较细弱,次级脉不明显;叶鞘长0.3-0.6厘米,抱茎,顶端具一长3-5毫米的膜质小舌片。穗状花序顶生,具花2-3轮;花序梗通常不膨大,与茎近等粗,长1-4厘米;花小,被片4,淡绿色,雌蕊4枚,稀少于4枚,离生。果实倒卵形,长约4毫米,顶端具长约0.5毫米的喙,背部3脊,中脊狭翅状,侧脊稍钝。花期5-7月;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范围
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及西南各地。在朝鲜、日本等国也有分布。原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水田、水塘、水库、湖泊、河流等浅水区域,喜温热,耐寒,在微酸性、软或沙质底泥环境较适宜种植。
生长习性
生于于水田、水塘、水库、湖泊河流等浅水区域。在长江中下游草型湖中为常见的优势种,喜温热耐寒,在长江以南地区呈常绿状。在浙江地区多为散零星分布,为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等群落的伴生种类。在湖北洪湖地区常与花狐尾藻、金鱼藻等作为优势种组成群落,大面积分布。微齿眼子菜在秋季时其优度为群落中最大,生物量以夏季(7月)为最大,可达426g/m2(GW),秋季时成群中生物量的主体。
育植技术
繁殖方式
有性和无性繁殖均可。繁殖方式一般为扦插繁殖、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利用其断枝繁殖习性扦插繁殖,可利用横向走茎繁殖。
有性繁殖:种子播种。
栽培技术
【种植环境】水深在透明度的2倍以内,且在2.5r以内长势旺盛,最深不宜超过5m。微酸性、软或沙质底泥环境软宜。
【种植季节】3-10月均可种植。
【种植密度】6~12丛/m2,10~20芽/丛。
【种植方法】移植法。
【养护管理】长势过旺时要绞草打捞。
主要价值
药用
微齿眼子菜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水、止血、驱蛔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病等病症。
经济
黄丝草亦可做饲料和绿肥,也是鱼类饲料。
观赏
植于清溪缓流中禾叶随波摇摆,其状可喜。植于清水鱼池中则姿态雅致,游鱼可数,其情可喜也宜丛植于小型水池中。
生态
据研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微齿眼子菜对有机污染物菲(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去除率达48%。可考虑用于水体有污染的生态修复。
参考资料
微齿眼子菜.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4 22:4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