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麻疹脑炎(measlesencephalitis)是指麻疹病程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由麻疹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所致。儿童期多发,尤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生率一般为0.1%~0.2%。冬春季多发,其余季节也有散发。
病因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组,含核糖核酸,未发现有亚型。在电镜下观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直径为90~150nm,中心为核糖核酸,外有脂蛋白包膜,膜内有血凝素,能凝集猴红细胞。此病毒在外界生存力不强,对日光和消毒剂均很敏感。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h,但在0℃可保持活力数月。
麻疹病人为传染源。麻疹病毒经飞沫传播。
病理
主要表现为脑组织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以及淋巴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改变。
临床表现
多于麻疹患儿出疹后2~6天发病,即于皮疹已逐渐消退、体温下降、恢复正常活动后发病。也可发生于出疹后3周内,罕见于出疹前发病。骤然起病,出现高热,迅速出现惊厥、昏迷、肌强直、痉挛和共济失调等,以及脑膜刺激征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体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麻疹脑炎的主要诊断依据:①麻疹的流行病学;②麻疹的脑病特征和并发脑炎时高热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③血象,白细胞总数略减少,以淋巴细胞为主;④脑脊液检查,压力可增高,外观清晰透明,细胞数轻度增高,一般不超过0.5×109/L,早期中性粒细胞占多数,不久即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无机磷增加,少数患儿脑脊液常规可正常,病毒分离具有诊断价值;⑤脑电图示高波幅低频率波。其恢复速度一般比临床症状的消失要慢。
综合以上资料,作出麻疹脑炎的诊断一般不难。脑脊液中麻疹病毒的分离要求条件较高,非典型患儿须与其他病毒所致的脑炎鉴别时,可作血清或脑脊液中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测定,以助诊断。
治疗
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采取加强护理和对症支持疗法。治疗原则同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预后
与麻疹病情轻重及脑炎发病迟早无关。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而后遗症的发生率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长期高热、反复抽搐、昏迷时间较长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24%,多数于1~5周后恢复。约30%可留有智力低下、共济失调和瘫痪等后遗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08:19
目录
概述
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