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三山道中
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
《鹧鸪天·三山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作者在离别三山、赴临安道上写下的词作。它十分真实地反映出作者因前景不测,而后悔出仕的复杂心情。上片起韵,作者用“抛却”和“却来”对照,明显地表现出对带湖与瓢泉山中那惬意的诗酒安乐窝的留恋,和对于“官府望歌”即官场生涯的无兴趣。这一对于自己选择失措的不满和遗憾,启开了下文的抒情之门。片转眼望将来,心情更是压抑。他以“新剑戟”与“旧风波”对举,使词意由上文陈说往日风波造成的苦闷,自然转入对于将来更厉害的“剑戟”即官场争斗的厌恶与担心。这种矛盾和隐痛,是一个认清了世局以后,处于两难之地的人所不能避免的。
作品原文
鹧鸪天·三山道中
抛却山中诗酒窠①,却来官府听笙歌②。闲愁做弄天来大③,白发栽埋日许多④。
新剑戟⑤,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⑥。此身已觉浑无事⑦,却教儿童莫恁麽。
作品注解
①诗酒窠:上饶家中饮酒赴诗。
②听笙歌:苏轼浣溪沙·荷花》:“且来花里听笙歌。”
③闲愁:为国事忧愁。
④白发句:王安石《偶成》二首:“年光断送朱颜老,世事栽培白发生。”
⑤剑戟:古时的两种武器,此喻官场斗争。
⑥天生句:《论语·述而》篇:“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予懒:我懒。
⑦此身句: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此生也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作品译文
我丢开了山里的饮酒赴词的安乐窝,却来到官府里听那些叫人心烦的笙歌。为了国家前途,实在叫忧愁,被它捉弄的比天还大;愁的在我头上栽埋的白发,一天天地多起来了。朝廷里战与和的斗争很激烈,他们掀起的归风波还没有平息,却又在酝酿新的害人的花招;但是上天生我就是这个懒劲,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我现在已经觉得完全没有事可做了,但却教育孩子们不要学我这个懒劲罢了!
作品鉴赏
这是作者在离别三山、赴临安道上写下的词作。它十分真实地反映出作者因前景不测,而后悔出仕的复杂心情。上片起韵,作者用“抛却”和“却来”对照,明显地表现出对带湖与瓢泉山中那惬意的诗酒安乐窝的留恋,和对于“官府望歌”即官场生涯的无兴趣。这一对于自己选择失措的不满和遗憾,启开了下文的抒情之门。“闲愁”一韵,以强烈的夸张,把自己在官场生活中所得的极度愁闷,形容出来,并且以日日增多的白发,来证实他的闲愁。这是他对这一段官场生活的总感受。下片转眼望将来,心情更是压抑。他以“新剑戟”与“旧风波”对举,使词意由上文陈说往日风波造成的苦闷,自然转入对于将来更厉害的“剑戟”即官场争斗的厌恶与担心。一句“天生予懒奈予何”,写得顽皮天真,颇有自慰之态。它其实含意很深。一方面,它表明了他不愿参与庸俗无聊的官场斗争的态度,一方面,它又表明他面对这样无聊的政治环境时心情的黯淡。一个“懒”字,不仅显示出他懒于参与官场争斗的高尚人格,也写出了他知道夙愿难酬时万念俱灰的心态。末韵更把自己失志于当代、不希冀有什么作为的想法和盘托出,而这种没办法时的消极想法,又不能向他的儿辈说明,鼓励他们也采取自己一样的生活态度乃至于生活方式,因为他们的人生还没有展开呢。这种矛盾和隐痛,是一个认清了世局以后,处于两难之地的人所不能避免的。
作者简介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参考资料
辛弃疾词赏析.历城数字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2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