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是北宋词人
晏几道的作品。这首词作通篇都在写作者“一醉”之后的所见所感,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思念之情。多处运用暗喻手法,以意象烘托气氛,并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融入词中,极尽细腻委婉,动人。
作品原文
鹧鸪天①
一醉醒来春又残②。野棠梨雨泪阑干③。玉笙④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⑤,同过西楼⑥此夜寒。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
②残:将尽。
③泪阑干:眼泪纵横滴落的样子。
④玉笙:笙的美称。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在此指离鸾,孤鸾。古乐曲中有《孤鸾》曲,其曲哀怨,故说“鸾空怨”。
⑤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
⑥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
白话译文
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在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香馥郁,去燕还没有归来。词人在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既然已经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在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可是,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
创作背景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丹共济以图罾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敏感的词人早知大难将临,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大厦倾颓,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于是纵酒放恣,沉浮声色舞乐之中,不过是寻求刺激,内心的怨悱自不待言。可是国家岌岌可危而人人不觉亡国之恨,其愁怨心声又有谁知?晏几道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于是词人便创作出了《小山词·鹧鸪天》,词作情调低徊,缠绵悱恻,沉郁悲凉。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这一句流露出来的感伤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词人开篇写自己酒醉醒来,忽然发现春色已接近尾声了,海棠和梨花上面还残留着点点雨滴,好似眼泪一样。作者通过“一醉”引出醒来后所见,本来毫不相关的“酒醉”和“春残”被作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令人感觉他醉了很久,连节气的变化都已经忘记。作者在“春残”二字中间加了个“又”字,说明人对时光的荏苒毫无察觉。如晏几道词集自序中所写的那样:“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前一句写酒醒之后,满目尽是悲凉,仅仅剩下了春残的萧条。作者因自己酒醉而荒废了美好的春景感到自责。后一句以“海棠梨花”表春残,更有意境。古人将美人流泪喻为梨花带雨,作者运用此意,表达出内心的无限哀愁。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在玉笙的曲子中,孤单的鸾鸟徒然哀怨,房中的帷幕依旧,却看不见那归巢的燕雀。“鸾鸟”也叫孤鸾,是指失去配偶的鸾鸟,这里也是作者的自喻。“燕未还”是指离别的恋人还未归还,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深深的孤寂与凄情。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红颜。”这三句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人生的看破:明明知道离别容易相聚难,那就暂且放松思绪给自己以空间,莫要让那分别的苦痛纠缠自己的心绪。但紧接着通过结尾两句就能发现,作者自己也知道这是在自欺欺人,内心真正的感情是无法掩盖的。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句中“鸳鸯锦”是指夫妻共用的被子,这里代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西楼”是指男女共同欢愉的居所。通过想象“鸳鸯锦”和“西楼”所代表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期待和思念:他依旧怀念当初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期待有人能陪自己度过漫漫长夜。
名家点评
冯煦在《禾六十一冢硎选例百》中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作者简介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
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有《小山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