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2009年成立的公立学院
鹤壁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科研资源,按照“一院”(鹤壁市农科院)、“一基地”(万亩夏玉米现代农业标准化高产示范基地)、“四中心”(玉米新品种高效育种创新中心、浚单系列新品种良种繁育中心、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中心)的发展格局,于2009年5月,成立了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主要承担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简介
院训:严谨、和谐、求实、创新
现任领导:
院 长:程相文
党委书记:郭民华
副院长:王小星、秦贵文
农科人精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和谐高效、求实创新、永追优秀
基本概况
位于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的河南省鹤壁市,毗邻京港澳高速、濮鹤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交通便利。
机构设置: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现设有玉米研究中心、小麦研究中心、蔬菜研究中心、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研究中心、分子实验室等5个科研科室,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计划财务处、科技推广处、后勤保卫处等6个行政科室。
拥有科学试验用地300亩、南繁育种基地180亩,相继成立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分子育种基地、河南省玉米遗传改良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玉米良种培育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粮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具备较为完善的科研设施条件。
被农业部列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展示中心、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浚县示范基地、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浚县玉米综合试验站;被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科技培训学校,被河南农业大学列为教学实习基地。经过近40年的发展壮大,在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方面已经形成独有的科研优势。
科研成果
承担的玉米新品种选育连年被列为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耐密株型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被列为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先后选育出浚单5号、豫玉10号、国审豫玉11号、豫玉16号、浚单983、国审浚单18、国审浚单20、浚单22、浚单26、浚单28、国审浚单29等12个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玉米育种水平跃入全国先进行列。豫玉11号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示范推广项目,浚单18、浚单20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和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浚单18、20、26、29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目前浚单20已成为黄淮海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3亿多亩。
先后荣获科技成果奖49项,其中国家省部级10项。玉米品种浚单5号荣获河南省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国审豫玉11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豫玉10号、豫玉16号分别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浚单18荣获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浚单20于2010年3月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著名玉米专家戴景瑞院士、方智远院士给予高度评价,“为我国玉米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成果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1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果转化
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研究和河南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工作。2005、2007、2008、2009年连续创造15亩夏玉米超高产攻关、100亩夏玉米高产攻关田、1万亩小麦夏玉米高产示范方国内同面积最高单产纪录。2005、2007年15亩浚单20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1006.85公斤和1064.78公斤,两次创造同面积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合计亩产达到1733.66公斤,创造国内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最高产量;2008年万亩夏玉米高产示范核心区平均亩产831.4公斤,首创万亩核心区国内连片种植和全国夏玉米同面积最高产量两项纪录,百亩高产方平均亩产946.44公斤,创下全国同面积夏玉米单产纪录;2009年百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51.9公斤,为河南省首次,万亩核心区小麦平均亩产690.6公斤,创我国万亩小麦产量最高纪录;2009年万亩浚单20连片夏玉米高产示范方,平均产量858.0公斤,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率先实现万亩大面积单产超过850公斤的突破,与上季小麦一年两熟合计平均亩产1548.8公斤,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对河南打造全国粮食核心区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2010年,实施的淇滨区钜桥万亩核心示范方小麦平均亩产695.4公斤,再创全国高产新纪录;万亩核心区玉米平均亩产851.6公斤,连续2年亩产粮食超吨半粮。2010年,鹤壁市在国内首创3万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611.6公斤、玉米782.8公斤的高产纪录,为我国整乡、整县建制开展农业高产创建积累了经验。
团队建设
现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6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6人,硕士生13人,博士生3人。40多年来,鹤壁农科院始终坚持一手抓人才团队建设,一手抓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在程相文研究员的带领下,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育种工作者,形成了以首席专家程相文研究员为核心、多层次科研人员通力协作的创新团队建设模式,打造出一支老中青、高中初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投资700多万元建立了分子育种实验室,建立了高效、快速、经济的分子标记检测育种体系,初步形成了常规育种、分子育种、单倍体育种、生理生化及转基因检测的育种技术平台。
此外,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以项目合作带动人才交流培养,以人才交流培养促进项目合作。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科研团队签订科研合作协议,成立了“河南省玉米遗传改良院士工作站”;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联合开展了单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异地种质驯化育种;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鹤壁分子育种实验基地和河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与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河南省农科院粮食所等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大型种子企业、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紧密联合,形成“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了玉米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步伐。
表彰奖励
鹤壁市农科院连年被授予河南省农科系统先进单位和全省农科系统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了程相文研究员的心血和汗水,他50年如一日坚守育种信念的精神,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程相文研究员团队完成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1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鹤壁市农科院视察工作,同玉米专家程相文进行了一段朴实而难忘的交谈,温总理称赞:“河南的科研人员要向你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温总理还对当地负责同志说,我给浚单系列玉米种子起了一个新名字,叫“永优”。2012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第九次来到河南,调研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在召开的座谈会上,温总理再次提起“永优”,“起这样的名字其中有很深的含义,就是我们培育的种子永远是优质产品、永远走在前面。”2011年7月3日,程相文研究员应邀参加全国优秀党员专家井冈山考察学习活动;在中南海受到习近平副主席亲切接见。
程相文研究员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管优秀专家;1994年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工作者,同年被农业部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10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1年度CCTV“三农人物年度大奖”、2011年度河南省“三农人物”、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2012年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曾任河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和河南省第五、六、七、八、九次党代会代表。
当前,鹤壁市农科院正站在新的起点、走向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抢抓机遇,突出优势,紧紧围绕玉米新品种研发工作,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与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选育出更好的玉米新品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粮食核心区、保障粮食安全的进程中在做出新的贡献!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5 16:47
目录
概述
简介
基本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