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寺
厦门市思明区的寺庙
鸿山寺是位于厦门市思明南路中段的寺庙,具体地址为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305号。
结构
两山夹峙之间,四面通风,每当雨季,横风吹雨,雨丝交穿如织,故有“鸿山织雨”的奇观,为厦门八大景之一。鸿山寺后山上有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寨,还有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福建都督徐一鸣和赵颇攻剿“红夷”(荷兰殖民者)的石刻碑文,此历史文物古迹现列为厦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刹与名胜古迹相得益彰,盛称中外。
发展历史
鸿山寺曾毁于清初“迁界”,乾隆间(1736-1795)复建。清季于两山之间辟建“镇南关”,降坡开辟通衡大道,“鸿山织雨”奇观遂不可多见。
清光绪年十五年(1889),漳州南山寺喜参和尚应邀来寺住持,全面重修寺宇。两年后,喜参和尚应南普陀之请住持南普陀寺。随之,鸿山寺成为南普陀寺下院。
民国初年,蒋以德居士独捐巨资重修殿堂楼苑。
20世纪20年代中,厦门佛教界兴起佛化运动,佛教青年居士蔡吉堂、叶青眼、虞愚等人,发起组织“闽南佛化新青年会”,因鸿山寺地占适中,即以此为会址,建立“佛教宏誓会”,举办定期念佛会和讲演会。
民国二十七年厦门沦陷,鸿山寺一度废圮。抗战胜利后,转由菜姑住持。
建国后,菜姑修明住持寺院,恢复组织念佛会。
1958 年,寺院由房管部门收管,分租居民进住,
1985年经地方政府批示,由佛教协会收回屋权,迁走居民,并拨土地3000多平方米(4. ·82 亩)扩建殿宇
1986,新加坡龙山寺监院上妙下华长老为弘扬佛法、光大道场,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发心募集巨资,重兴古刹。初期复建工程由妙华法子世澄法师负责,
1989年寺院重建工程交由门徒弟子法云法师主持。法云法师住锡鸿山古寺二十年来,致力修行弘法,不辞劳苦,身体力行,不断加强寺院管理建设,努力提高僧众素质,热心支持慈善事业,积极推动佛教文化艺术交流,成绩斐然,倍受赞誉。
现状
历史沧桑,兴废无常。当前寺院上山台阶陡峭、建筑之间楼梯错综复杂、布局十分不合理,住持法云法师暨两序大众共发悲愿,重建殿宇。古寺建成后将广弘观音菩萨慈悲精神,禅、净双修,启迪智慧,净化人心。这次整体改造工程将结合鸿山公园景观改造和思明南路鸿山路段道路拓宽工程进行整体修缮,工程包括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禅堂、法堂、钟鼓楼、功德堂、斋堂、僧寮、图书馆及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古寺重建,将如法修学,流通经解,广弘教法,启迪智慧,净化人心。
国昌佛昌,古刹重光,香火日盛,声誉渐隆,海内外善信参礼者众,共仰古刹,同沾法雨。
维修状况
史料记载,鸿山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虽历经数次翻建,但仍掩盖不了拥有400年历史的鸿山寺日渐荒废的事实。鸿山寺与通过改造逐渐美化起来的鸿山公园形成鲜明对比,甚至与公园整体景观格格不入。
由于毗邻闹市区,鸿山寺山门面对马路,且没有单独开辟人行道,出现人车混行的尴尬场面。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这种矛盾愈加突显。此外,先前寺庙的不合理布局导致诸多问题:僧舍、大殿等场所无统一规划,各场地可利用空间十分有限,甚至阻碍日常活动的进行。
经过5年的改造,鸿山寺现已全面竣工。整体改造后的鸿山寺把山门移至鸿山公园广场北侧,外观仿古,内部则引进现代化设备,功能齐全、合理布局。鸿山寺住持法云法师表示,今后鸿山寺将围绕“弘法、文化、慈善”三个中心,打造一个功能齐全且贴近现代化都市生活的综合性寺院。
2014年8月23日,新建鸿山寺将正式投入使用。
公交线路
乘客可乘以下公交厦门1路厦门2路厦门20路厦门21路厦门22路、厦门659路、厦门841路等的路线,可以到达大生里站下车。往中山路方向不到200米即到。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鸿山寺.百度地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07:54
目录
概述
结构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