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尾,又称
鸱吻、
螭吻、
蚩吻、
正吻、吞脊兽,原是一种海中怪兽。《
太平御览》转引《
唐会要》载:“汉柏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象於屋以厌火祥。”
晋代开始,有了鸱(chī)尾的装饰,据《
晋书》记载:“
丙寅,震太庙鸱尾”;“鹊巢太极东头鸱尾”。唐代,在宫殿的正脊两侧装饰鸱尾成为了定制。
大约到了中唐至晚唐这一时期,鸱尾的前端和正脊相接处,变为张口吞脊,很像一兽头带有粗短的尾巴,正在吞吻着正脊,于是当时人们改称它为“
鸱吻”。(参见:
唐三彩吻兽)宋代开始,制作的“鸱吻”越来越像龙形,渐渐地人们又把“鸱”附会为“螭”,传说中的“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法力比“鸱”更大。到了明清时期,屋脊上的“鸱”完全被“龙”所代替,因此“鸱吻”又称“
吻兽”。
在我国古建筑的屋脊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些神兽的造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吻兽。
吻兽是
中国古建筑中屋脊兽饰的总称,要说的鸱尾指的是正脊两端的这种吻兽,它是吻兽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