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鹫镇,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地处
蒙自市东北部,东靠
老寨苗族乡,东南部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相连,南与
芷村镇接壤,西邻
西北勒乡,西北与开远市
羊街乡相接,北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砚山县、文山市,距蒙自市区36千米,区域总面积241.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鸣鹫镇户籍人口为22470人。
历史沿革
宋元朝时,属舍资部地。
明朝时,属安南长官司。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的国成立初,属文山县。
1957年,划属蒙自县,置鸣鹫区。
1958年,成立鸣鹫公社。
1962年,改为鸣鹫区。
1966年,复名鸣鹫公社,析置老寨公社。
1984年,改为鸣鹫区。
1988年,鸣鹫区改为鸣鹫苗族乡。
2001年,由鸣鹫苗族乡改为鸣鹫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辖鸣鹫、猛拉、杨柳河、大石板、扎门、舍所坝6个行政村,下设92个村民小组、63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鸣鹫镇辖6个行政村:鸣鹫村、舍所坝村、扎门村、猛拉村、杨柳河村、大石板村,镇人民政府驻鸣鹫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鸣鹫镇地处
蒙自市东北部,东靠
老寨苗族乡,东南部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相连,南与
芷村镇接壤,西邻
西北勒乡,西北与开远市
羊街乡相接,北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砚山县、文山市,距蒙自市区36千米,区域总面积24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鸣鹫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形破碎,石山纵横起伏,多溶洞、漏斗;地势由东向西倾斜;主要山脉有尖山、大箐山、梁子山等;境内最高点位于杨柳河行政村颇者村放羊坡,海拔2361米;最低点位于猛拉小寨,海拔1828米。
气候
鸣鹫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4℃,1月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5℃(2013年12月16日);7月平均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33℃(2010年8月10日);最低月均气温6℃(2013年2月);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05.7小时,日照率32%;有效光时985.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73.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4天,最多达97天(1997年),最少为44天(2010年);最大雨量1370毫米(1997年),最少雨量900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8月,8月最多。
水文
鸣鹫镇境内河道有杨柳河,杨柳河发源于谷堆山,属珠江源头,河流总长12千米,河道宽5米,流域面积98平方千米,平均径流深479毫米,径流总量0.47亿立方米;杨柳河自东向西流经杨柳河、老鸣鹫、周家寨、鸣鹫、独家、石洞等村民小组,由石洞村流至开远南洞暗河。
自然灾害
鸣鹫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雹等;洪涝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7—8月,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1年6月5日,暴雨成灾,房屋倒塌52间,农作物受灾6150亩,成灾5100亩。
自然资源
鸣鹫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锰,储量413万吨,平均含锰15.5%,平均厚度0.76米;森林覆盖率达38.6%,有杜鹃科植物。2011年,鸣鹫镇有耕地26851亩,其中水田4720亩,旱地22131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总人口有2040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13人,城镇化率1.5%;另有流动人口137人。总人口中,男性10704人,占52.46%;女性9699人,占47.54%;14岁以下4634人,占22.7%;15—64岁14383人,占70.5%;65岁以上1386人,占6.8%;以苗族为主,达9723人,占47.6%;汉族7036人,占34.5%;彝族3503人,占17.2%;其它少数民族141人,占0.7%;超过3000人少数民族有亩、彝2个民族;其中苗族972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7%;彝族3503人,占26.2%。2011年,鸣鹫镇人口出生率10.54‰,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7.5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1人。
截至2017年末,鸣鹫镇常住人口为19042人。
截至2018年末,鸣鹫镇户籍人口为22224人。
截至2019年末,鸣鹫镇户籍人口为2247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鸣鹫镇财政总收入656.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7元。
截至2018年末,鸣鹫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截至2019年末,鸣鹫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2011年,鸣鹫镇农业总产值2.1亿元。鸣鹫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豆类、荞麦等为主。2011年,鸣鹫镇生产粮食8652吨,其中水稻2184吨,小麦81吨。鸣鹫镇经济作物以烤烟、三七、蔬菜等为主。2011年,鸣鹫镇烤烟种植面积10469亩,产量28226担;大白菜种植面积23000亩,产量58695.4吨;三七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1867吨。鸣鹫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鸣鹫镇生猪出栏22930头,年末存栏17350头;大牲畜出栏3532头,年末存栏7211头;山羊出栏4241只,年末存栏4581只;家禽出栏2.61万羽,上市家禽2.55万羽。2011年,鸣鹫镇生产肉类2567吨,其中猪肉1913吨,牛肉492吨,羊肉112吨,禽蛋360吨;畜牧业总产值8038万元。
工业
鸣鹫镇形成以开采锰矿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鸣鹫镇工业总产值为2059万元;有工业企业1家。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商业网点360个,职工450人。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1家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9577万元,比2010年增长101%;人均储蓄136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452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6%。
电信业
2011年,鸣鹫镇电信业务收入为42.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6人;完小9所,在校生2213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26%;初中1所,在校生730人,专任教师3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32%,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鸣鹫镇教育经费达709.49万元,比2010年提高了22.5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独立农技推广机构1个,农技推广人员1人,科技农业产业合作经济组织6个,人员333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有文化艺术团体14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人。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体育场地17处;3%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5%。2011年,鸣鹫镇有广播喇叭63只,入户率1%,通响率100%。2011年,鸣鹫镇完成“村村通”卫星直播工程天线安装3647户,数字电视用户184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计生服务站1所,乡村卫生室5个;设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03张;专业卫生人员9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035人、执业(助理)医师0.003人。2011年,鸣鹫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051人次,出院病人356人次。2011年,鸣鹫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6.3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6.94%;新生儿死亡率为7.94‰。
社会保障
2011年,鸣鹫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3户,人数14人,支出42840元,月人均25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4户,人数732人,支出82.6万元,月人均94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人;农村医疗救助24人次,支出7.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3746元。2011年,鸣鹫镇新增就业人员447人,有1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98%,全年共帮助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2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1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人。
基础设施
1998年,鸣鹫镇开通程控固定小灵通130部。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邮政网点6个,村村设有邮政投递点,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3367户。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5.28千米,生产能力1000吨/日,年生活用水36.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70%,年人均生活用水5.2吨;排水管道0.1千米。
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变电所1座,有主变压器2台,有高压输电线路4条。
交通运输
2011年,鸣鹫镇客运总量18.25万人次,货运总量73万吨。鸣鹫镇有蒙自至文山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长30千米,双向单车道,经芷村、鸣鹫通往老寨出境至文山。截至2011年末,鸣鹫镇有县乡(镇)级公路35条,总长150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鸣鹫镇因有鹫鸟在鹰蹲山长鸣而得名。
文化遗产
鸣鹫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洞经音乐、民族民间口述文学鸣鹫名的传说、仆人山歌、汉族花灯、芦笙舞、花山节、唢呐、民居建筑老乡政府、苗族扎染。
民俗风情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九,是苗族人民具有悠久
历史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几天,苗族同胞们无论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赶往花山场地尽情愉乐。花山节原为苗族青年男女进行自由恋爱的节日,节日当天花山场上人山人海,主要进行斗牛赛、爬花杆、芦笙舞、男女采青对歌等活动项目。随着形势的发展,除保留原有的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
斗鸡、斗羊、斗鸟、斗脚架等活动。
每逢喜事、丧事都可表演。成员男女老幼不限。鸣鹫花灯主要唱有
故事情节的本子戏,如《三访亲》、《驼子回门》、《秦雪梅吊孝》、《小放羊》等,现代花灯曲目有相声、小品并紧跟有中央的思想路线创作编排的一些节目。重要扮演
角色有蚌鸟、渔翁,乐器有鼓、笛子、二胡、锣、弦子。
风景名胜
缘狮洞石窟寺位于鸣鹫镇西部,坐落于蒙自县鸣鹫镇静灵山。缘狮洞石窟寺,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缘狮洞为石灰岩溶洞,是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共处一地的佛教寺院,因静灵山形似雄狮,故名缘狮洞。鸣鹫缘狮洞分内八景和外八景。内八景为八卦池;整个缘狮洞古建筑群呈一个“灵”字形布局;古建筑群倒影;外八景为魁阁、玉带河、虹桥锁翠、美女梳鬏、双石头、仙人脚、大石洞、结缘桥。
地方特产
鸣鹫镇名优特产品有大白菜、三七、烤烟、樱桃、桃、雪梨、干巴菌、松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