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
古代战役
鸣梁海战是壬辰倭乱中的一场海战,发生于1597年10月26日(万历二十五年/庆长二年九月十六日),地点是朝鲜全罗道海南郡之鸣梁峡。在这场战役中,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指挥12艘战船,击退日本水军,击毙日本将领来岛通总等,因此被朝鲜半岛方面称为“鸣梁大捷”。但是在战役后,李舜臣鉴于“水势极险,势亦孤危”,当日就退至唐笥岛(今新安郡岩泰面),其后又撤至更远的于外岛、七山海、古群山岛等地。日军最终达到了占领朝鲜水师基地的战略目的,所以,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实际上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事件背景
壬辰倭乱后,明朝与日本讲和,最终谈判破裂,日本于1597年再次入侵朝鲜,史称“丁酉再乱”。日本的战略构想是夺取全罗道,进攻忠清道,并在占领地筑城坚守。在夺取全罗道之前,日军打算先消灭朝鲜水师,便施反间计,使朝鲜宣祖罢免了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其后于1597年8月在漆川梁海战中大破元均率领的朝鲜水师。9月下旬陆续占领全罗道之南原城、黄石山城和首府全州。其后日军在全州开会,决定兵分三路,一支进攻忠清道,一支转进庆尚道,一支扫荡全罗道,藤堂高虎(兵数2,800)、加藤嘉明(2,400)、胁坂安治(1,200)、来岛通总(600)、菅达长(200)等率领的7000多名日本水师则配合陆军,在全罗道沿岸骚扰。
此时,李舜臣临危受命,再次出任三道水军统制使,但他只收集了残余战船12艘(日本史料记载为13或14艘),士兵120余人,以全罗道海南之全罗右水营为据点。其时朝鲜朝廷判断恢复水师已经不可能,打算撤废水师,让李舜臣改从陆战。但李舜臣上书表示:“自壬辰至于五、六年间,贼不敢直突于两湖者,以舟师之扼其路也。今臣战船尚有十二,出死力拒战,则犹可为也。今若全废舟师,则是贼之所以为幸,而由湖右达于汉水,此臣之所恐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贼不敢侮我矣!”于是水师得到保全。而日军得知李舜臣恢复水师的消息后,赶紧扑来,水路夹击,企图一举剿灭朝鲜水师,于是就爆发了鸣梁海战。
经过
日军先锋于10月17日到达于兰浦,而李舜臣已布阵于碧波津(珍岛东北端的渡口),准备对日军先锋展开打击,但日军回避作战,李舜臣遂折返碧波津,10月25日退至右水营前洋,此地处于珍岛与花源半岛之间的狭窄海峡——鸣梁峡,潮流卷起又快又大的漩涡,是一个航行的险处。当天,李舜臣召集诸将,以“必死则生,必生则死”和“一夫当迳,足惧千夫”的信念来激励大家背水一战。
10月26日,藤堂高虎等人所率的日军水师从上流乘潮水大举进攻李舜臣,据李舜臣记载有330余艘。而李舜臣仅有12艘战船(板屋船),他早已将这些战船“粧作龟舰,以助军势”,又动员避难民的小船一百余艘作为疑兵。全罗右水使金亿秋等将领临阵退缩,但李舜臣勇往直前,他在日记中记载其过程:
余促橹突前,乱放“地”、“玄”各样铳筒,发如风雷。军官等簇立船上,如雨乱射,贼徒不能抵当,乍近乍退。然围之数重,势将不测,一船之人,相顾失色。余从容谕之曰:“贼虽千只,莫敌我船,切勿动心,尽力射贼。”顾见诸将船,则退在远海,观望不进,欲回船直泊。中军金应諴船,先斩枭示,而我船回头,则恐诸船次次远退,贼船渐迫,事势狼狈,即令角立中军,令下旗,又立招摇旗,则中军将弥助项佥使金应諴船,渐近我船,巨济县令安卫船先至,余立于船上,亲呼安卫曰:“安卫欲死军法乎!汝欲死军法乎!逃生何所耶?”安卫慌忙突入贼船中,又呼金应諴曰:“汝为中军而远避,不救大将,罪安可逃?”欲为行刑,则贼势又急,姑令立功。两船直入交锋之际,贼将指挥其麾下船三只,一时蚁附安卫船,攀缘争登。安卫及船上之人,殊死乱击,几至力尽。余回船直入,如雨乱射。贼船三只,无遗尽剿。鹿岛万户宋汝悰、平山浦代将丁应斗船继至,合力射贼。降倭俊沙者,乃安骨贼阵投降来者也,在于我船上,俯视曰:“着画文红锦衣者,乃安骨阵贼将马多时(菅达长之子菅野又四郎正阴)也!”吾使金石孙钩上船头,则俊沙踊跃曰“是马多时”云。故即令寸斩,贼气大挫。诸船一时鼓噪齐进,各放“地”、“玄”字,射矢如雨,声震河岳,贼船三十只撞破。贼船退走,更不敢近我师,此实天幸。
除了菅野又四郎正阴,朝鲜军还击毙了来岛通総,这是壬辰倭乱中唯一战死的日本大名。而朝鲜方面只有顺天监牧官金卓及右水营奴婢戒生中弹身亡,另有朴永男等3人受伤。另据日本史料记载,还有七八名朝鲜兵落水溺死。但是在战役后,李舜臣鉴于“水势极险,势亦孤危”,当日就退至唐笥岛(今新安郡岩泰面),其后又撤至更远的于外岛、七山海、古群山岛等地。日军最终达到了占领朝鲜水师基地的战略目的,所以,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实际上是日本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社会影响
鸣梁海战后,李舜臣鉴于“水势极险,势亦孤危”,当日就退至唐笥岛(今新安郡岩泰面),其后又撤至更远的于外岛、七山海、古群山岛等地。日军还是获得了鸣梁峡一带的制海权,右水营也被摧毁,这期间俘虏大量朝鲜人,最有名的是姜沆。因此日军虽有鸣梁之败,最终还是完成了既定战略目标。李舜臣虽然在11月回到右水营,但无法立足,被迫撤走,后来将水师基地迁至古今岛
对朝鲜而言,鸣梁海战除了保存了朝鲜水师仅有的资本以外,还起到了提振士气与信心的作用。宣祖本欲升李舜臣为崇政大夫,有大臣说李舜臣官阶已高,如果再立功勋则难以奖赏,宣祖就没有给李舜臣升官,只给李舜臣手下诸将升官。明朝经理杨镐则表示:“李舜臣,好汉子也。 收拾战船于散亡之余,能立大功于摧败之后,极可嘉奖。”因此赏给李舜臣银子和匹缎。朝鲜肃宗时立碑纪念此役,大臣李敏叙在碑文中称赞:“南原既陷,贼势尤张,而犹狼顾不得逞者,繄公(李舜臣)是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4 00:37
目录
概述
事件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