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岛位于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港西镇虎头角北约8公里海域中,处于北纬37°26'54”,东经122°28'48”,东西长0.80千米,南北宽0.59千米,面积0.30平方千米,岸线长2.50千米,最高点海拔72.7米。
位置境域
鸡鸣岛位于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港西镇虎头角北约8公里海域中,处于北纬37°26'54”,东经122°28'48”,东西长0.80千米,南北宽0.59千米,面积0.30平方千米,岸线长2.50千米,最高点海拔72.7米。
地理特征
地质
鸡鸣岛出露的基岩为暗灰色页岩(泥质结构具纹层构造)、褐灰色角闪安山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长石,基质隐晶质),浅粉色粗面岩(斑状结构、斑晶钾长石、基质隐晶质)属白垩系青山组第二段。第四纪覆盖层较薄,主要为残坡积物。周围海底沉积物主要为砂和砾石,,潮间带为粉砂质、淤泥质海滩,从高潮线向低潮线逐渐变粗;低潮线之下为水下高地,底质较粗;海底平坦处细;湾口粗,向湾外逐渐变细,呈斑块状镶嵌分布。浅海部分主要是粘土质粉砂和砂—粉砂一粘土,由岸向海由粗到细呈带状平行海岸分布,受岛屿本身影响较大。
地貌
鸡鸣岛地形较陡,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最高点在岛的东北部,海拔高度为72.7米。岛的四周海蚀地貌发育,北部近岸水深较大,南部较小,海蚀平台比较发育。
气候
鸡鸣岛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较充沛。
水文
鸡鸣岛潮间带面积约200千米,平均水深6米,大部分水深不超过3米。受地理位置、陆地气候、水深和黄海沿岸水的影响,鸡鸣岛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潮汐为典型的半日潮,平均潮差为2.11米,最大潮差为6.87米。涨潮历时较短,落潮历时较长。海浪以风浪为主。入湾小河流较少。
土壤
鸡鸣岛土壤类型为棕壤。
植被
鸡鸣岛土层较薄,耕地较少,只有1.3公顷用于种植蔬菜。岛上有林地12公顷,其中用材林地面积为1.5公顷,其它林地11公顷,植被覆盖率为40%。主要树种为杨树、槐树、山楂树和法桐。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鸡鸣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有82种,其中多毛类最多,有37种,占总数的45.12%;软体类27种,占总数的32.93%;甲壳类7种,占总数的8.53%;棘皮类6种,占总数的7.317%;腔肠动物3种,占总数的3.659%;其他类2种,占总数的2.439%。
旅游资源
鸡鸣岛景区以鸡鸣岛为核心建立,主要景点有海岛乐园、婚庆礼堂、渔人码头、海岛生态采摘园、悬崖音乐厅、鸡鸣奇礁、炮台遗址悬崖咖啡厅、悬崖吊桥、战壕探秘、海岛灯塔、海岛酒店、龙圣祈福、古井生活迎宾花瀑、游艇码头、海岛日出、二郎挑担、礁石公园。
2013年,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站山东站在此拍摄,鸡鸣岛开始在中国享有名气。后开始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那香海全面整合鸡鸣岛,将其接管纳入国家AAAA级景区。
相关文化
渔家艺术
“渔绣”是一种特色的刺绣,主要有鱼形、桃形等图案,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有辟邪、保平安的美好寓意。
渔民画家们热爱自己的海岛,热爱自己的劳动和生活,他们以海为动力,依照自己的环境和生活在创作中进行联想,用形象的思维来表达他们朴素的思想情感。他们从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出发,进行大胆的创意和夸张,立意奇特,想象丰富,用画笔流露着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和对大海的深情眷恋,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海腥味”。这些充满大海气息的艺术作品,无一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民间信仰
旧时供奉四海龙王,龙王娘娘,日,月星君,雷公、电母风神雨伯诸神。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渔民首次出海拉网,当捕到鱼之后,首先要练大鱼蒸熟盛于盘中,在船头奠酒焚香,祈祷龙王爷保佑海上发财。几条船在一起捕到鱼的时候,谁的船先打上鱼来,就放鞭炮、敲锣鼓,并拣最大最好的鱼供在船头。传统的渔民节,盛况有如过年。节前几天,家家忙着杀鸡宰鸭,买肉打酒,妇女们还要蒸制象征吉庆的红枣大馍。有趣的是,手巧的妇女还得用面团做成白兔,蒸熟。谷雨清晨,待出海捕鱼归来丈夫提着大鱼进家时,便出其不意地把白兔塞进他怀里。“打个子腰别住”是本地的古老风俗,她们让丈夫怀揣象征吉祥的白兔,祝福亲人出海平安、捕鱼丰收。谷雨这天,家家香烟缭绕,鞭炮连天。渔民抬着整猪至海边设供,祭海祈丰收,保平安。祭毕,他们或盘坐船长家的坑上,或在渔港码头、海边沙滩欢聚,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划拳猜令,尽情痛饮,必欲—醉方休。
与此同时,渔民们在海上开展了划船、摇橹、拉船、织网多项富有渔村特色的比赛。入夜,在石岛港湾内举办了海上灯会。荣成沿海广泛流传海神娘娘举红灯为渔民导航的故事。为了纪念海神娘娘,每年谷雨节,家家户户挂灯,示吉祥。
地名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二郎神奉命给海龙王运送珍禽异兽,他挑着担儿,前面装着西域幼驴,后面装着北国雄鸡。为避凡界耳目,他便白天隐匿,夜间赶路。没想到因道路生疏,延缓了行程,在即将到达东海之际,晨曦己露,雄鸡长鸣,二郎神惊慌中折了扁担,无奈便匆匆隐去。幼驴落海,化作海驴岛,而被扔下的雄鸡落海,化作鸡鸣岛。鸡鸣岛东岸竖着一根数十丈高的石柱,由于形似半截扁担,被称为“扁担石”,是鸡鸣岛的标志之一。
鸡鸣岛的地名传说最早见于宋《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其中还转引了晏谟所著《齐记》:“不夜城北有鸡鸣岛”。晏谟是东晋人,如《寰宇记》所引非虚,即便按晏谟卒年计算,“鸡鸣岛”地名至少已经存在了1600年。从岛上原住居民的口述和他们的家谱中可知,其祖先在明初就定居在鸡鸣岛及周边的乡村。结合史料与调研,鸡鸣岛地名传说的形成与流行,与岛上有人定居的人文历史相关,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2023年,鸡鸣岛地名传说入选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岛历史
鸡鸣岛从明代起设置卫所,明末开始有人类定居,后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鸡鸣岛村。
鸡鸣岛古代为海上荒岛,海盗出没。
明代以前,鸡鸣岛为海上荒地。
明代,官府曾置卫所,难民始居。
清代,开始开荒种田,孙姓从港西的黄山口村迁至岛上,定居建村。经过两百余年的时间,逐渐繁衍成了现在的鸡鸣岛村。
1984年以前,岛上原有8公顷的耕田,已全部退耕还林。全村大部分劳力从事渔业。养殖、加工、织网、修船业已渐居规。
海战史事
鸡鸣岛是历史上一些海战的发生地,康熙皇帝钦赐参将滕国祥将军鏖战之地、卫国之地。据《荣成县志》记载道:“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海贼抵鸡鸣岛,水师后营游击滕国祥率舟师捕之,贼艇围攻纵火,国祥力战死,一舟五十人,仅余被伤数卒得免。”滕国祥为国捐躯,康熙皇帝大加褒扬,追赠参将,又加骠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