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爪河
海河流域大清河支流
鸡爪河古时称范水,发源于定兴固城西北,河水及地下泉水(鸡爪泉)涌出形成。
历史记载
鸡爪河古时称范水,发源于定兴固城西北,河水及地下泉水(鸡爪泉)涌出形成。
鸡爪河,郦道元水经注》称范水,鸡爪泉平地涌出,发源于定兴县固城镇西北,流经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徐水县,容城县,安新县。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
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10500~9700年左右)人类就在此生衍繁息,西南两公里处有南庄头遗址(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旧志载源于定兴县,共有4支,一是陈村以上常乐富村,二为李家庄以上龙华村,三为姚村,四是马村。今在三四支中间只有出于辛木村的一支。三支在台上村西相会。因形似鸡爪而得名。台上村东部即《水经注》之盐台陂、《宋史·河渠志》之阎台淀。三支会合后东南流,至申庄入徐水境。又东南流,至袁家坟、白塔铺间穿京广铁路桥,经何庄至下河西,与萍河合流。《畿辅通志》载,鸡爪河入安肃(徐水)境,屈曲南流,至县城北(滚水坝东)入(北)雹河。
易水东分为梁门陂。(会贞按:《地形志》,范阳有梁门陂。)易水又东,梁门陂水注之。水上承易水于梁门,东入长城,东北入陂,陂水北接范阳陂,陂在范阳城西十里,方一十五里,俗亦谓之为盐台陂。(会贞按:《一统志》引旧志,定兴县西五十里,阎台之西,有狼儿淀,地形洼下,郎山之水潴焉。盖即盐台陂,阎台乃盐台之讹也。)陂水南通梁门淀,(即梁门陂。)方三里。淀水东南流,出长城注易,(朱脱城字,赵据孙潜校增,戴增同。又《笺》曰:易,宋本作易水。会贞按:《大典》本、明抄本并无水字,全书如此者甚多,注无定例也。)谓之范水,(会贞按:《一统志》引旧志,有鸡爪河,亦在阎台,平地涌出,三五不一,分流形如鸡爪,缭阎台,经安肃,入雹河,盖即盐台陂水之南通梁门为范水者。)
河长名单
按国家要求全面建立河长制,以下为市县级鸡爪河河长名单:
历史文化
巧对对联-《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定兴县西南,有一条鸡爪河,早年间,许多人靠在鸡爪河里打鱼为生,
河边设了一个鲜鱼市。后来,这里慢慢成了一个村子,村名就叫成了鲜鱼村。直到清朝,一个拔贡才把“鲜鱼”改为“贤寓”。鲜鱼村北十来里地,有一个村子叫沽酒,沽酒村南边不远有一个村叫常乐富。相传战国时期,有 一位将军驻守此地,经常在这里唱戏,他见这个村北有沽酒,南有鲜鱼,又常年唱戏,就取名常乐富。后来一些咬文嚼字的秀才就编成对联:“鲜鱼沽酒常乐富。”指明必须用本县的村名对下联。过了许多年,也没人再对上下联,直到清朝末年,几个拔贡、秀才聚在一起,费尽心机,好容易才凑上下联:“长安(城)嘉会(庄)太平庄。”
鸡爪河的由来-《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徐水县的北部(即定兴县境内),有一条河,叫鸡爪河。
相传,老年间鸡爪河源的地方有个深不见底的大湖。湖里有个龙王,专管这一方土地的旱涝。
有一年,天旱不雨,庄稼都旱死了,人们便向龙王求雨。龙王说要三十对童男童女才下雨。
谁家的孩子肯让龙王作践呢——人们不依,龙王就不下雨,终日在水晶宫里寻欢作乐。人们吓得连湖里的水都不敢喝,怕龙王发怒。人们叫苦连天。
有一天,观音大士路过此地,见人们如此可怜,观音大士就命金鸡大神到下界来惩治龙王。龙王不服金鸡大神的管制,两个便厮打起来。
金鸡大神和龙王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最后,金鸡大神终于把龙王降服了。金鸡大神抓住龙王的角,按着他往前走,龙王又怒又疼,把地拱了一条沟。最后龙王向金鸡大神求饶,答应降雨,金鸡大神才饶了龙王。
湖里的水,顺着龙王拱的沟流成了河。人们为了纪念金鸡大神,就把这条河取名叫鸡爪河。
定兴县《留村村史》
村正北有垂云寺一座,南通古遂,北延燕都,东邻鸡爪清泉(鸡爪河源头之一的鸡爪泉),西映郎峰叠翠,寺中有双塔巍然耸立,此成千古之大观也。
六郎泉的传说-《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早年间,定兴县姚村乡李家庄村外鸡爪河边,曾有一处大泉眼,老人们都叫它“六郎泉”。
那时,还可见到泉水周围用大块青砖垒砌的花墙和栽种的花草,以及石墩、石柱之类的东西。面积足有一亩大小,所以,人们也叫它“一亩泉”。
说到这泉水,可是大有讲究。最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关于六郎杨延昭的许多故事。
传说,这个地方在北宋时期处于宋辽边界。宋辽不和,经常打仗,这里也就变成双方“拉锯”的地方。北宋名将六郎杨延昭所把守的三关之一徐水遂城,距此也只有十公里远近。
有一年大旱无雨,鸡爪河也日渐干涸。杨六郎带兵出击辽军,一仗打胜。回遂城时,路过西李家庄。此时,连日拼杀,将士们早已人困马乏,都走都走不动路了。杨六郎见此情景,只好下令休息片刻。将士们口干舌燥,想找口水喝,转悠了半天,却找不到能喝的水。这下可急坏了杨六郎。他命人再远些地方寻找。结果找来找去还是没能找到水,将士们大失所望,捶胸顿足,咒地怨天。
这时,有人忽然发现杨六郎的坐骑一照月白龙马高声嘶叫,两只前蹄猛刨地下的黄土,在它刨过的地方,出现一小片潮湿坑。杨六郎灵机一动, 立刻命人拿来锹镐,沿坑深挖。挖着挖着,就听“咕咚”一声,一眼泉,从坑底窜了来,清澈的泉水,喷涌翻花,高有丈余,不一会儿就冲出三丈方园的大泉,直向鸡爪河流去。六郎和将士们一见大喜过望,禁不住欢呼跳跃,拥抱狂舞,撩水嬉闹起来。
杨六郎传传令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将士们饱饮甘泉,疲乏顿解,精神起来,人们还特意对大白马犒赏了一番。
第二天,杨六郎就命将士们搬砖弄瓦砌了一圈花墙,将泉水圈了起来, 并派了专人看守。后来又运来物料,建造茅屋,构筑工事,决计把西李家庄当成北进抗辽的前哨阵地。
因为有了这眼大泉,附近的老百姓也大大受益,不仅饮水浇地有了指望,而且有杨家将的保护,也不再遭受辽兵的侵扰。饮水思源,后来老百姓们就把这眼泉水命名为“六郎泉”了。
北宋到了徽宗皇帝坐朝廷,君昏臣奸,朝纲不整,日渐衰败。而此时的辽国也被金人所灭。金国国王阿骨打穷兵黩武,大举南侵,仗打到三关,这里也遭沦陷。金军为断绝宋兵的水源,不仅屠杀了守泉的军兵,还捣毁了房屋建筑,更为残忍的是连“六郎泉”也用石碑封死。这就是后人们传说的所谓“金兵扣锅封泉”的故事了。从此,鸡爪河除非有洪水下来才有,平时只剩下一缕时断时续的小溪。
红庙庄的传说-《中国民间故事丛书》
李家庄原名红庙庄。传说三百多年前的鸡爪河北岸,六郎泉西的十几米处,坐落着一座红墙青瓦的庙宇,人们都叫它“红庙“。鸡爪河里往来的船只上的人及附近村庄的人,路过红庙总要下船歇脚进香。相传这座庙修建于金朝统治时期,大宋遗民因不满金人的统治,非常怀念保宋抗辽的杨家将。这时有人提议在六郎泉边为杨六郎建一座庙,以寄托人们对杨家将的思念和表达对金人的愤慨。消息传出后,往来客商和附近居自动捐款捐物,无钱无物的出力帮工,很快建起了这座庙宇。但当时怕金人找麻烦,没有敢在宙宇上写明供奉神像的名字,人们只能称其为“红庙”。但是进香者心中都明白这里供奉的是抗辽英雄杨六郎。
红庙建成后,经历了金、元、明三朝数百年的风雨。后来,红庙附近有不少人家定居,就形成了一个自然村,隶成陈村。这里居民也自称“红庙庄人”。直到满清入关明朝灭亡,这座庙宇还屹立在鸡爪河畔,与六郎泉相隔而望。大约在康熙年间,社会稳定,民族矛盾也逐渐缓和,红庙也因年久失修, 逐渐破败。此时,正值有一李姓人家,为绐地主坐收地租迁居于此,村子更名为“李家庄”。红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渐渐淡漠。大约在嘉庆年间,人们又用拆掉红庙的砖木石料,修建了村南的龙王庙。如今,人们只能看到在庙址附近挖出的碎石砖瓦了。但红庙的传说,却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代代相传。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6 21:13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