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鵁,jiāo,ㄐㄧㄠ ˉ。形声字。是其简化字。字从交从鸟,交亦声。“交”本义指“(位置)相交、相错”,引申指“较量”、“比武”。“交”与“鸟”联合起来表示“鸟类比武中的优胜者”。本义:鸟类比武中的优胜者。
基本释义
鵁,名词,古籍中的一种鸟名。
[蔓联之山]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鵁,自鸣自呼,食之已风。——《山海经·北山经
鵁鶄:一种水鸟,即“赤头鹭”。嘴长,脚高,体长约五十厘米。入夏,雄的头、颈及羽冠呈栗红色。分布于中国南方及印度等地。
字形
异体字比较:
字形对比: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四】【鸟部】
𪁉𪂴也。从鸟交声。一曰也。古肴切。
𪁉𪂴也。三字句。释鸟。鳽、鵁鶄。职方氏。杨州其畜宜鸟兽。郑云。孔雀、鸾、鵁鶄、犀、象之属。史记上林赋𪁉𪂴。汉书作交精。尔雅音义曰。本亦作交精。从鸟。交声。古肴切。二部。一曰𪁉𪈒也。此谓一名。玄应书作一名。按上林赋既云交精旋目。又云箴疵鵁卢。史记卢作鸕。张揖郭璞注皆𪁉𪈒为二物。与此不同。
康熙字典
【补遗·亥集】【鸟部】𪁉:康熙笔画:17,部外笔画:6。
说文》鵁本字也。
【亥集中】【鸟部】 鵁:康熙笔画:17,部外笔画:6。
唐韵》古肴切《集韵》《正韵》居肴切,𠀤音交。《说文》鵁鶄也。《尔雅·释鸟》鳽,𪁉𪂴。《郭注》似凫。脚高,毛冠。《邢疏》鵁鶄一名。《博物志》鵁鶄,巢於高树,生子穴中,衔其母翼,飞下饮食。《师旷·禽经》鵁鶄,睛交而孕。
又曰旋目其名鷃,方目其名。《司马相如·上林赋》鵁鶄䴋目。《正字通》鵁鶄,似凫。脚高,觜丹,顶有红毛如冠。
又鵁鸕。《尔雅·释鸟》头鵁。《郭注》似凫。江东谓之鱼鵁。《释文》许交切,音。《邢疏》一名头鵁。《司马相如·上林赋》𪈁鵁鸕。《注》鱼鵁也。 又《山海经》蔓联山有鸟,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鵁。
又《集韵》虚交切,音虓。义同。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客英字典] gau1; [梅县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粤语:gaau1。
潮州话:gau1。
音韵集汇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汉典.
鵁·释义.汉典.
鵁·字源.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8:44
目录
概述
基本释义
字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