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鲨科是须鲨目下属一科,鲸鲨是该科唯一物种,又称大鲨鱼。体延长而粗大,前部扁平,背面微凸,腹面平坦;头宽扁;尾细长,比头和躯干短;尾柄自臀鳍前面上方至尾基上具1个显著侧突;吻宽而短;眼很小,圆形,无瞬膜,位于口隅稍后上方,眼间隔的宽;鼻孔宽大,横列,位于吻端两侧;口宽大,端位,上下颌约等长,牙多而细小;尾鳍叉形,尾椎轴显著上翘;胸鳍宽大,稍呈镰形。体背面、上侧面、胸鳍背面及第1背鳍灰褐色至赤褐或茶褐色,散布着许多白色或黄色斑点,在头上者小而密;体侧自头后至尾柄具白色或黄色横纹约30条,横纹间各有斑点1行;尾鳍上下缘各有斑点1行。
形态特征
鲸鲨科鱼类是世界上最大的鱼,最大体长可达18米,但一般多在4~12米间。体呈圆柱形,稍纵扁,头宽广而扁平,吻截短状。眼睛居侧位,无眼袋,喷水孔位于眼後方,远小于眼径。鳃裂特大,内有独特之过滤构造,含横断每一鳃裂之薄板,另鳃弧上具许多角质滤耙,分叉成海绵状之滤器。口裂极大,齿呈
圆锥形,细小而多,齿头向後倾斜。尾柄具明显侧隆脊及尾鳍前之凹槽,胸鳍特大,尾鳍上叶上扬角度极大,尾长度不及全长三分之一。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
鲸鲨科鱼类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及温带暖水域,常见于外海,偶尔也会进入近海、潟湖或珊瑚环礁,偶尔成群巡游,或与大洋性鱼种结合成群体,经常也会被发现独自一尾。以滤食浮游性和自游性动物为主,如小螃蟹、小鱼和乌贼;当它们积极地捕食浮游生物时,会左右摆动头部,部份的头部会被举起而离开水面,因此经常可见到头部在水面上或靠近水面的垂直姿势。
生活习性
食物
鲸鲨是滤食动物。鲸鲨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类、磷虾与小型的自游动物(例如小型乌贼与脊椎动物)为食。它们的牙齿不是扮演觅食的功用,事实上它的尺寸并不大。取而代之的是:鲸鲨吸进一口水,闭上嘴巴,然后从鳃来排出水。在嘴巴关闭与鳃盖打开之间的短暂期间,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鳃与咽喉的皮质鳞突(dermal denticles)所困住。这个类似过滤器般的器官是鳃耙的独特变异,可以阻止任何大于2至3公厘的物体通过,液体则会被排出。任何被鳃条之间的过滤器官所阻塞的物体会被鲸鲨吞下去。鲸鲨曾被观察到“咳嗽”的行为,推测这是清理累积在鳃耙中的食物的方式。
鲸鲨聚集在贝里斯加勒比地区海域的礁石区,捕食巨大巴西笛鲷的鱼卵,这些卵会
出现在5、6、7月的满月与弦月之间。
鲸鲨是种活跃的滤食生物,靠着嗅觉来攻击浮游生物或鱼类这些目标。鲸鲨在觅食时不需要向前游泳,它们经常被观察到上下摆动着来吸入海水与排出它来得到食物。这与
姥鲨完全相反,它们是温和的滤食者而且并不会吸入海水,它们靠著游泳迫使海水通过鳃。
英国广播公司的自然纪录片《行星地球》曾拍摄到一只正在捕食小型鱼类的鲸鲨。
性情
虽然鲸鲨拥有巨大的身躯,不过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危害。它们经常被科学家用来教育社会大众,不是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实际上,鲸鲨的个性是相当
温和的,也会与潜水人员嬉戏。有一项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鲸鲨会保持静止,将身体倒反来让潜水人员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潜水人员可以与这种巨大的鱼类一同游泳而不会遭受任何危险,除了会被鲸鲨巨大的
尾鳍无意间击中以外。潜水人员可以经常在洪都拉斯海湾群岛、泰国、
红海、
马尔代夫、
西澳大利亚(宁哥路珊瑚礁)、巴西、
莫桑比克、南非的苏达瓦那湾(大圣路西亚湿地公园)、
科隆群岛、墨西哥女人岛、马来西亚西部、
塞舌尔、斯里兰卡及波多黎各这些地区观察到鲸鲨的活动。
菲律宾是世界上鲸鲨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鲸鲨会在1月到5月之间聚集在菲律宾索索贡(Sorsogon,位于敦索尔)的浅海岸区。一些幸运的潜水人员也可以在塞舌尔与波多黎各发现鲸鲨群。知道它们会在9月至12月之间沿着墨西哥的
下加利福尼亚州来移动,最近也有人发现鲸鲨在西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天鹅岛(Tenggol Island)附近出没。有时候鲸鲨会与其他小型的鱼类一起出现,特别是䲟鱼。
生活区域
生活于暖温性大洋海区的中上层,性温和,不攻击人。鲸鲨的游动速度缓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晒太阳。以浮游生物、
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鱼为食。产量不大。科学家最近意识到,鲸鲨并不像人们以前认为的那样,是一种运动迟缓的动物,事实上它们会像从高空俯冲而下的鹰一样,迅速俯身向下,潜入深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