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跳龙门
汉语成语
鲤鱼跳龙门(拼音:lǐ yú tiào lóng mé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陆佃《埤雅·释鱼》。
成语出处
宋·陆佃《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鲤鱼跳龙门”。
成语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
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在现实中的确有“鲤鱼跳龙门”的事,即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他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
成语寓意
尽管跳过龙门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会失去生命,但那个目标实在太炫目,值得鲤鱼们一生博取。正因为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蕴舍逆流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所以至今仍在激励人们砥砺前行。
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只有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才能跳过龙门,走向成功。人生也是如此,不进则退。在人生的长路上,会遇到许多难关,这时续就需要放手一搏,就如鲤鱼一跳,只要克服一道难头,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如果通到困难不敢迎难而上,就不可能成为“龙”,只能退回来继续当“鱼”。
成语运用
“鲤鱼跳龙门”指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清·李汝珍镜花缘》七四回:“薛蘅香道:‘我是鲤鱼跳龙门,要双足微纵。’”
梁上泉《水运图》:“鲤鱼跳龙门,一个接一个;木船上险滩,一波盖一波。”
简繁《沧海》四三:“他本来不过是安徽一个小杂志的编辑,如果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可是鲤鱼跳龙门了。”
钱欣葆《大树下的激战》:“我不仅游泳速度快,还有跳跃绝技。我高高地跃出水面,大家都说这是鲤鱼跳龙门,多么风光。你却只会在烂泥中钻来钻去没有什么本领,真没出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41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