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山水库位于
淮河二级支流灌河上,坝址在
河南省信阳市
商城县鱼山街道办事处鱼山村,1970年3月动工兴建,1973年12月建成。
建设沿革
1950年,开始治理淮河,国家就规划要在灌河上游修建水库,随后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1970年3月,水库开工建设。
1972年6月,主坝和副坝基本建成,开始拦蓄洪水。
1976年底,水库工程全部竣工。水库建成后,由于原设计防洪安全标准偏低,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未能按规划设计指标运行,影响效益充分发挥。
1992年至1995年,进行第一次除险加固,总投资4400.00万元,进行了主坝压渗、12#-1副坝渗流稳定处理以及23#副坝改设非常溢洪道等应急加固处理。1992年3月动工,1995年7月工程竣工。此次加固后,防洪校核标准提高到5000年一遇,防洪调度已具备按设计运用的条件。
2007年至2016年,进行第二次除险加固,核定工程总设资8770.00万元,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进行了主坝坝基防渗处理和上游坝坡局部翻修;部分副坝坝坡翻修和23#副坝炸药室处理及白蚁防治;溢洪道、泄洪洞和下马河灌溉洞加固等。2007年11月开工,2016年6月工程竣工。
2019年1月14日,除险加固工程通过了竣工验收。
位置境域
鲇鱼山水库位于淮河二级支流灌河上,坝址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鱼山街道办事处鱼山村,东北距商城县城区3.0千米。
水文特征
鲇鱼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24.0平方千米。大坝以上干流长度66.0千米,河道比降约0.0011。回水长度约18.0千米,范围包括鲇鱼山、任岗、达权店、吴河等乡镇。多年平均径流量6.412亿立方米,年均泥沙淤积量45.0万立方米。水库以上入库支流众多,有滴水河、梅河、九曲河、毛坪河、吴河等。水库工程除险加固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111.40米,按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114.50米。总库容9.16亿立方米,兴利水位106.87米,兴利库容4.95亿立方米,死水位84.00米,死库容0.15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07.00米,相应水面面积33.33平方千米。
流域特征
地质
鲇鱼山水库位于大别山脉主脊北麓,坝址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地貌
鲇鱼山水库位于大别山北麓浅山、丘陵地带,两岸分水岭宽阔,山坡30~40°,岩石裸露,沟顶平缓,沟内开阔。
气候
鲇鱼山水库域处于长江、淮河之间,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由于受西风带及副热带两系统气候影响,气温和雨量变化剧烈,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321.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972.0毫米,年平均气温15~16℃。
自然资源
鲇鱼山水库有大小岛屿数十座,动植物资源丰富,肥鲵、石花鱼、长尾雉、野猪等几十种珍贵动物和千头柏、龙须柳、五针松等近百种稀有植物在这里繁衍生长。
工程内容
鲇鱼山水库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洞、灌溉发电洞、水电站、灌溉工程等组成。
主坝
主坝坝型为黏土心墙砂壳坝,坝长为1475.6米,坝顶宽7.0米,坝顶高程115.63米,最大坝高为38.5米,防浪墙高程116.83米,上、下游坝坡为干砌块石护。
副坝
副坝共27座,其中主坝左岸9座,右岸18座,泄洪、灌溉洞是省内副坝最多的水库,总长3908.5米,坝顶宽4.5~7.0米,坝顶和防浪墙高程同主坝,其中5座副坝坝型为黏土心墙砂壳坝,其余22座副坝坝型为均质土坝。
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岸肖家湾、杨家湾两冲分水岭处,距主坝左坝头400.0米,为深孔闸,全长592.0米,由控制段、进口段、消能冲坑段、尾水渠段四部分组成。设4孔12×11米(宽×高)弧形钢闸门,进口底板高程97.00米,闸增厚2.5米,两岸为衡重式边,闸宽55.5米,当5000年一遇洪水时,最高水位114.50米,最大泄量5660.0立方米每秒(含泄洪灌溉洞泄量590.0立方米每秒),出口采用挑流鼻坎消能。
泄洪洞
泄洪洞位于主坝右岸鱿鱼山村,为坝下埋管,进口闸门底部高程78.00米,主洞直径6.0米,全长88.0米,混凝土洞壁厚1.4~1.5米,断面中线以下部分嵌入岩石,由4.0×6.0米平板钢闸门控制,最大泄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
灌溉发电洞
灌溉发电洞于泄洪洞进口闸室后40.0米处设洞径为2.6米岔管接发电引水支洞,最大泄流量62.0立方米每秒,电站厂房直接置于支洞后,发电尾水出厂房后,沿山脚右侧汇流入泄洪洞尾水渠。
水电站
坝后式水电站从灌溉发电洞引水,装机4台,总容最大发电引水流量62.0立方米每秒,其尾水渠与泄洪洞尾水渠汇流水电站共3座,其中坝后式水电站1座,渠道水电站2座。总容量1280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300.0万千瓦时,后进入灌河。渠道水电站分别是迎水寺、新集子2座水电站,均建在鮎鱼山灌区中干渠上,新集子水电站装机2台,总容量1200.0千瓦,年均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最大发电引水流量36.0立方米每秒;迎水寺水电站利用新集子水电站发电尾水进行发电,装机2台,总容量1600.0千瓦,年均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最大发电引水流量16.0立方米每秒。
开发利用
灌溉工程
鮎鱼山区与下游4.0千米处的烟北头渠首闸枢纽一起,组成一个设施完善的灌溉体系。灌区设计灌溉面积9.53万公顷。区有总干渠和5条干、5条分干渠,全长296.7千米;88条支渠,全长530.0千米;斗农渠1100多条;渡槽、倒虹吸、涵、闸等各类骨干建筑物2073座。受益范围涉及潢川、固始、商城3县30个乡镇,受益人口110.0万,是河南省第三大自流灌区。1976~2019年为灌区提供灌溉用水量96.36亿立方米。
供水工程
2005年,鲇鱼山水库成为商城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位于主坝右侧、水库内岸附近,通过地下埋管引至商城县城自来水厂,设计日引水量2.6万立方米,年平均供水量540.0万立方米。向固始县城供水的“引入固”饮水工程已于2020年5月试通水圆满成功,后续正式供水工作也将正常展开。固始、商城2县设计日供水能力合计27.0万吨,可满足城乡70.0余万人口的安全饮水。水库整体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大部分指标达到类水质标准。
价值意义
鲇鱼山水库主要表现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养殖等方面。据统计,水库工程自投入使用以来,1973~2019年,累计减少淹没面积23.3万公顷,累计防洪减灾直接效益90.00余亿元;1976~2019年,灌溉用水量95.6亿立方米,增产粮食73.0亿千克,增产效益146.00亿元;1976~2019年,总发电量11.65亿千瓦时,发电效益1.9亿元;2005~2019年,城镇供水7200.0万吨,供水收益820.00万元;水库养鱼水面3000公顷,鱼类资源丰富,盛产白、鱼、鲫鱼、翘腰等鱼类,年产鲜鱼100.0万斤。
社会生活
鲇鱼山水库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于1966年10月、1969年5月先后两次进行了淹没区情况普查工作。在施工详图阶段,于1970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调查核实工作,通过三次调查,基本上澄清了淹没区应迁人口、耕地、房屋、树木等情况。库区111.10米高程以下淹没区面积56.6平方千米,迁移涉及商城县的城关、翟、伏山、达权店、余集5个公社、41个大队、359个生产队,计7415户、36198人。其中全部迁移村10个,半迁移村30个,淹没集镇9个,淹没耕地面积2127.7公顷,竹园、果园、经济林等174.3公顷,房屋29328间,石灰窑、砖瓦窑29座。移民迁安任务由商城县承担,共迁出库区7469户39300余人,实现了应外迁人口基本全部迁出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