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颂·駉
《诗经》作品
《鲁颂·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写牧马的盛况来赞颂鲁国国君鲁僖公能继承祖业,振兴鲁国,恢复疆土,修筑宗庙,同时也通过写马的蕃盛来歌颂鲁国的富强。全诗四章,每章八句,写出了各种各样的马,对马的描写生动而细致,堪称咏马诗之祖。
作品原文
鲁颂①·駉
駉駉牡马②,在坰之野③。薄言駉者④,有驈有皇⑤,有骊有黄⑥,以车彭彭⑦。思无疆⑧,思马斯臧⑨。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⑩,有骍有骐⑪,以车伾伾⑫。思无期,思马斯才⑬。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⑭,有駵有雒⑮,以车绎绎⑯。思无斁⑰,思马斯作⑱。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⑲,有驔有鱼⑳,以车祛祛㉑。思无邪,思马斯徂㉒。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鲁颂:《诗经》中“颂”部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鲁颂是春秋鲁国的诗篇,其内容与“雅”相似,今存四篇。
②駉(jiōng)駉:马健壮貌。
③坰(jiōng):野外。
④薄言:语助词。
⑤驈(yù):黑身白胯的马。皇:鲁诗作“騜(huáng)”,黄白杂色的马。
⑥骊(lí):纯黑色的马。黄:黄赤色的马。
⑦以车:用马驾车。彭彭:马奔跑发出的声响。
⑧思:句首语助词。
⑨斯:其,那样。臧(zāng):善,好。
⑩骓(zhuī):苍白杂色的马。
⑪骍(xīng):赤黄色的马。骐:青黑色相间的马。
⑫伾(pī)伾:有力的样子。
⑬才:通“材”,成材,有用处。
⑭驒(tuó):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骆:白身黑鬃的马。
⑮駵(liú):赤身黑鬃的马。雒(luò):黑身白鬃的马。
⑯绎绎:跑得很快的样子。
⑰斁(yì):厌倦。
⑱作:奋起,腾跃。
⑲駰(yīn):浅黑间杂白色的马。騢(xiá):赤白杂色的马。
⑳驔(diàn):黑身黄脊的马。鱼:两眼长两圈白毛的马。
㉑祛(qū)祛:强健的样子。
㉒徂(cú ):行走;一说善跑。
白话译文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毛带白色有驈皇,毛色相杂有骊黄,驾起车来奔前方。跑起路来远又长,马儿骏美多肥壮。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黄白为骓灰白駓,青黑为骍赤黄骐,驾起战车上战场。雄壮力大难估量,马儿骏美力又强。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驒马青色骆马白,駵马火赤雒马黑,驾着车子跑如飞。精力无穷没限量,马儿腾跃膘肥壮。
群马高大又健壮,放牧广阔原野上。说起那些雄健马,红色为骃灰白騢,黄背为驔白眼鱼,驾着车儿气势昂。沿着大道不偏斜,马儿如飞跑远方。
创作背景
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封地在今山东曲阜一带。周成王因周公有大功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国于是有了《颂》诗,作为庙堂的乐歌。《鲁颂·駉》是其第一篇,是一首咏马诗。
毛诗序》云:“《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郑笺》云:“季孙行父,季文子也。史克,鲁史也。”《孔疏》云:“文公六年(前621),行父始见于经(指《春秋》),十八年,史克名始见于《传》(指《左传》)。此诗之作,当在文公之世。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观其善恶,以为黜陟。周尊鲁若王者,巡守述职,不陈其诗,虽鲁人有作,周室不采。故王道既衰,变《风》皆作,鲁独无之。至臣颂君功,亦乐使周室闻之,是以行父请焉。”序说之事实固如朱熹《诗序辨说》所称“皆无可考”,但谓之“凿矣”,则亦过甚其辞。据诗意,此篇系鲁人歌颂鲁君注重牧业、国以富强或加强武备、注意养马之作。朱谋玮说:“鲁政多矣,独举考牧一事,军国之所重也。”(《传说汇纂》引)此言能得其实。
此诗的作者,古文经学家说是史克,今文经学家则说是奚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史克作颂,惟见《毛序》,他无可证。三家诗说皆以《鲁颂》为奚斯作,……汉人承用皆属奚斯……史克见《左传》在文公十八年,至宣公世尚存,见《国语》,奚斯见闵(湣)公二年(前660),故文公二年《传》已引《閟宫》之诗。不应季孙行父请命于周之前,已有史克先奚斯作颂。”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全诗共四章,每章八句,在章法上属于完全叠咏体。每章前三句采用同语重复,其它五句只是变换几个词语,意义上各章互补。全诗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马的骏美。每章八句诗,竟用了七句来描写马,简直成了马的颂歌。
诗的开头用“駉駉牡马”一句概括描写马的雄健高大,给人一个完整的初步印象。并且把骏马放在“在坰之野”这样一个广阔的大背景下加以描写,从而更加衬托出马的雄健和活力。然后再细写各种各样的马。“薄言駉者”一句,作者既好像是在自我欣赏,流露出对马的自豪感,又好像是在招呼人们快去欣赏骏马。接着便如数家珍似的点出各种骏马的名称。每章两句,一句点出两种,全诗四章竟点出十六种之多:有驈有皇、有骊有黄、有骓有駓、有骍有骐、 有驒有骆、 有駵有雒、 有骃有騢、 有骠有鱼,令人目不暇接。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其诗,仿佛看到在茫茫的原野上,放牧着成群的骏马,那一抹黑的是骊马,青黑相间的是骐马,青黑而又略带白鳞花纹的是驒马; 仿佛听到马儿吃草时不时发出的喷鼻声,以及昂首面对蓝天白云发出的嘶鸣。然后落到了驾车(以车)上,点出了马的功用和养马的目的。全诗用彭彭、伾伾、绎绎、祛祛四组重言来形容马驾车时的雄姿。这不是普通的马,而是驰骋疆场的战马。最后用臧、才、作、徂四个字,给马下了总括性的定论。至此,“牡马”的形象具体生动地、有血有肉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结构上看,此诗每章除了第四、五两句“有……有……”句式各具不同内容外,也就第六句末二字和第七、八两句末一字不同,是典型的重章叠句体式,而各章所更易之字,也不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那样相互间有递进或联贯关系,而像《国风》中的另一些篇章那样,联章复沓只是为了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从诗的表现手法看,此篇尽管用的是赋法而没有比兴成分,但写来跌宕有致,马的形象既生动传神,对鲁君的颂美也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张扬,一切都温而不火,流畅自然,这在《颂》诗中实不多见。全诗先将直接歌咏的对象群马置于广阔无边的原野这一环境背景,且冠以“駉駉”这一表形态的叠字形容词,这样篇首就鼓荡着一种矫健强悍的气势。接着,“薄言駉者”一句略按,往下介绍马的品种,马的品种繁多正可作“思无疆(期、斁、邪)”一句的注脚,为下文的赞颂作了有效的铺垫。“以车”云云,又以带叠字形容词的句子咏马之善于驾车疾驰,与上文的“駉駉牡马”句相呼应,而句中“马”字不出现,叠字词前后位置不同,又见出章法上的变化。最后,由写马转为赞美鲁君,但赞美鲁君仍紧扣住咏马,结尾一丝不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篇的脉络很分明,作者的写作技巧很纯熟。不妨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专咏马的咏物诗,后世咏马之诗大致也是这样从马的形体(这在此篇中主要是通过写马的毛色表现出来)、马的动势、马与人的关系这几方面落笔的。作为咏物诗的雏型,它已显得相当完美。这是一首具有《国风》风格的诗。鲁诗不称《风》而称《颂》,孔颖达实际上已作了说明,原因是鲁为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重视周公的功绩,尊鲁若王,天子巡守采诸国之诗以观风,遂不及鲁诗。
从诗的历史文化意义上说,此篇以牧业的兴盛作为治国有方的一大业绩,反映出那个时代对马政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在周代的“六艺”中,就专门有“御”(驾马车)这一艺,周穆王也有驾八骏遨游天下四方的传说。春秋中期,车战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一辆兵车需四匹马牵引,因此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必然与马匹数量密切相关,大国号称“千乘之国”,良有以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马政于是成为军国要务,各国诸侯都十分重视养马,这在《诗经》中也有所反映,如《鄘风·定之方中》就赞扬卫文公“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而《鲁颂》更是篇篇写到马,《鲁颂·駉》自不待言,《鲁颂·有駜》则诗题就是马肥壮之貌,《鲁颂·泮水》有“其马蹻蹻”句、《鲁颂·閟宫》有“公车千乘”句。在此篇中,写到不同毛色的马的品种有十六种之多,可见驯马养马这一业的发达。而考之典籍,以毛色定名的马还远不止这些。语言学家们认为:某一民族语言中哪一属类事物的名词特别多,就反映出此民族在该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与该类名词有关的科学技术特别发达。中国上古时期牲畜命名的多样化,正反映了畜牧业的高度发达,这也是中华民族可以为之骄傲的事。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此诗言僖公牧马之盛,由其立心之远,故美之曰:思无疆,则思马斯臧矣。卫文公秉心塞渊,而騋牝三千,亦此意也。”“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盖诗之言美恶不同,或劝或惩,皆有以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然其明白简切,通于上下,未有若此言者。故特称之以,以为可当三百篇之义,以其要为不过乎此也。学者诚能深味其言,而审于念虑之间,必使无所思而不出于正。则日用云为,莫非天理之流行矣。苏氏曰:昔之为诗者,未必如此也。孔子读诗至此,而有合于其心焉,是以取之,盖断章云尔。”
作者简介
史克,即太史克,春秋时期鲁宣公时史官。《诗序》说《鲁颂·駉》是他所作,当有所据。也有人认为《鲁颂》都是他的作品。
奚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生平不详。与鲁僖公同时人。薛君《韩诗章句》说《鲁颂·閟宫》是他所作。也有人认为《鲁颂》都是他的作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7:2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