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本出《庄子·
胠箧》:“鲁酒薄而
邯郸围。”但对它的解释有二种说法:《
音义》注曰:“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到而酒薄,宣王怒。恭公曰:我,周公之后,勋在王室,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毋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
邯郸。”唐朝人陆德明《
经典释文》所载与此相同。
前则古文说的是:
楚宣王会见诸侯,鲁国恭公后到并且送的酒很淡薄,楚宣王很不高兴。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分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发兵与齐国攻鲁国。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趁虚而入,这次楚国发兵攻鲁,便不必再担心被人背后下手了,于是放心大胆地发兵包围
邯郸,
赵国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
后则说的是当时鲁、赵两国争相向楚王献酒。楚国的主酒吏垂涎于赵国的酒味醇而美,便索贿于赵。被赵王的使者拒绝,便心怀嫉恨。于是就将赵国的好酒与鲁国的薄酒调了包,并向楚王进谗说:“赵国进薄酒,分明是对大王不敬,亵渎我楚国神威。”楚王一气之下乃发兵围攻邯郸。
这个典故本意是讲鲁酒味淡薄,与赵国本不相干,赵国的国都邯郸反而因此被围,后遂用“
鲁酒围邯郸”,比喻无端蒙祸,或莫名其妙受到牵扯株连。
同时,“鲁酒”也成为普通酒或劣质酒的代名词。《稗史汇编》附会说:“中山人善酿酒,鲁国有人取其糟回来渍以成鲁酒,冒充说是中山酒,被中山人发觉,所以酿酒味薄称鲁酒。”庚信《哀江南赋序》:“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刘筠《秋夜对月》诗:“欲消千里恨,鲁酒薄还醒”,都是借用鲁酒薄的含义来泛指味薄之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