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黄牛是我国名贵牛种之一,其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肉用价值高,闻名海内外。体型特征:被毛从浅黄到棕红,以黄色居多,鼻与皮肤均为肉红色,部分有黑色斑点。多数牛具有完全不完全的三粉特征,即眼圈、口轮、腹下为粉白色;公牛角型多为“倒八字角”或“扁担角”,母牛角型以“龙门角”较多。公牛头短而宽,前躯发达,颈部短粗壮,肉垂明显,肩峰高大,胸深而宽,四肢粗壮;母牛颈部较长,背腰平直,四肢强僵,蹄多为琥珀色,尾细长呈纺锤形。
简介
鲁西南黄牛,亦称“山东膘牛”,是巨野县的特产之一,驰名中外。它的主要特点是:个大,力壮,易养,生长繁殖快,使役性强,肉食味美,营养价值高,皮革质量好。出口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鲁西南黄牛的主要特征是:被毛致,具有完全或不完全三种(眼周围、口轮和四肢腹下),毛色有综红、深黄、浅黄,其中以黄色最多。
公牛较母牛毛色深,角形为龙门角、倒八字角、担子角。公牛颈短而宽,背峰的肉垂发达,角质细致,以粗线角为佳。母牛头秀长,角不正形,背腰平直,四肢开阔,蹄色紫红坚实,骨细结实,板薄富弹性,毛细光亮,尾细长过飞节。公牛全高多在141.3厘米以上,体重最高为509公斤。母牛体高在125厘米左右,体重最高为385公斤以上。由于自然条件和使役条件的影响,巨野县的黄牛逐渐形成辕牛、抓地虎和中间型三种类型辕牛个高、体躯较短、肢长、步幅大、速度快,适宜驾车,这种牛占黄牛总数的10%。抓地虎个较低,体长躯短,胸围大,体质较粗糙,运动慢,重心稳,耐力强,适宜于农田耕作,这种牛占黄牛总数的15%。中间型黄牛体型、体尺都界于高辕和抓地虎型之间,这种牛占黄牛总数的70%以上。
繁育性能
鲁西南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可利用5-7年。
品种特征
在体型外貌上,鲁西南黄牛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为役肉兼用。 公牛多为平角龙门角,母牛以龙门角为主。垂皮发达。公牛肩峰高而宽厚。胸深而宽,体躯明显地呈前高后低的前胜体型。母牛鬐甲低平,后躯发育较好,背腰短而平直,尻部稍倾斜。关节干燥,筋腱明显。前肢呈正肢势,后肢弯曲度小,飞节间距离些? 蹄质致密但硬度较差。尾细而长,尾毛常扭成纺钎状。被毛从浅黄到棕红色,以黄色为最多,一般前躯毛色较后躯深,公牛毛色较母牛的深。多数牛的眼圈、口轮、腹下和四肢内侧毛色浅淡。俗称“三粉特征”。 鼻镜多为淡肉色,部分牛鼻镜有黑斑或黑点。角色蜡黄或琥珀色。体型结构分为三类:高辕牛、抓地虎与中间型。
在生产性能上,据屠宰测定的结果,18月龄的阉牛平均屠宰率57.2%净肉率49.0%,骨肉比1:6.0脂肉比1:4.23,眼肌面积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净肉率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眼肌面积94.2平方厘米。 肌纤维细,肉质良好,脂肪分布均匀,大理石状花纹明显。生长发育快、周岁体尺可长到成年的79%,体重相当出生重的10.1倍。个体高大、公牛体高146.3cm,体长160.9cm,胸围206.36cm,体重685.18kg,最大体重1040kg。皮质好,加工后不出萌眼。性情温顺,体壮抗病,便于饲养管理。 在繁殖性能上,母牛性成熟早,有的8月龄即能受胎。一般10-12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平均22天,范围16-35天;发情持续期2-3天。妊娠期平均285天,范围270-310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平均为35天,范围22-7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