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水中吃食时吐出的气泡,略显浑浊,上冒慢,出水面后经久不破,称为“鱼星”。鱼星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凭据。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垂钓是大有裨益的。
简介
鱼星是鱼在水中张嘴摄食时导致水体产生的一种气泡,气泡在水中产生并上升到水面。不同的鱼由于呼吸力量的原因,嘴巴的大小不一的原因,游动速度的原因,所以表现在水面的鱼星大小不一、多少不一。有经验的钓鱼人通过对鱼星的观察,从而可以判断出水下有什么鱼。
在自然水体中,还常常会看到有许多“地星”冒上水面。没有经验的钓者,往往会把“地星”与鱼星相混淆,造成失误。“地星”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腐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流水中也有),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
霉菌的分解作用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不断泛到水面上来,遇到空气即逝,此即是地星。地星有两个特征:一为散乱,到处乱泛,大小不一;二为固定,即在同一地点。地星与鱼星的区别在于鱼星集中,具有个性特征,而地星散乱细碎,垂钓者要加以注意。
原理
关于鱼星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比较多的老钓手认为,鱼儿在用鳃呼吸时,产生的碳酸气,一般是由鳃盖处排出。当鱼儿在吃食时,大多数情况是必须先把鳃盖关闭,然后才张嘴。此时呼吸产生的碳酸气,便从嘴中释放出来,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气泡冒出水面。钓手们在天然或人工鱼窝中,见着一串串气泡,便明白“客人”来聚会了。在鱼儿聚集很多时,窝点像开锅的米粥一样,一个劲地冒泡,这就叫发窝。所以有人说:见着鱼星,就是见着鱼儿,由于不同鱼儿的吃食习惯不一样,所以鱼星也各有所别。
种类和辨识
1. 鲤鱼:鱼星细密,有大有小,成团出现,在水面成片或带状,伴有浊水,移动缓慢
2. 鲫鱼:小而少,大小接近,三三两两,大多数是单个的,位置不固定
3. 鳊鱼:小且分散,黄豆大小,东一个西一个,陆陆续续冒出
4. 草鱼:较大,成串冒出,大小夹杂,比鲫鱼的大而多,但不及鲤鱼多而成团,有时也有单个或成双
5. 青鱼:位置变换没有规律,鱼星中除有小碎星外,总有数个大泡搀杂植物碎屑同时浮起,一般泛起一两片后就消失了
6. 乌鱼:小而密,上升快,长条形,消失较快
7. 鲶鱼:条状,细细密密,又细又多,不断移动
8. 黄鳝:它的鱼星是头伸出水面呼吸产生的,每个如豌豆大小,3-5个不等
9. 甲鱼:是其在水底爬行产生的,密集,成双行带状或圈状,大小不等,移动缓慢
10. 翘嘴巴:单个小泡,绿豆大小
11. 鲢鳙:与鲤鱼相近,但是大小泡更加不均匀,数量更多成团成片,不易消散
12. 泥鳅:细密,成串上升,泡沫状
施钓五要素
诱佴施入窝位后,较小水面15分钟、大水面半小时左右就会发窝,也就是会再看到鱼星。有时范围很大,有时很稀少,即所谓“大星”或“小星”。但只要见星,就可以下钩。下钩动作要轻,让钩徐徐下沉,估计到水的中下层,要抖动一下钓竿,以招引鱼咬钩。下钩后母线一定要拉直,这可为缩短提竿时间创造条件,以便及时提竿。
要看
一看气泡上浮的特点,鉴别鱼星的真伪。观察气泡时,必须把鱼星与地星加以区别。鱼星上浮的表现特点是气泡大小不等,浮现水面破裂慢,泡源位置不固定,时有方向性位移,闻声而停;地星是塘底腐殖质受热发酵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沼气泡,其特点是气泡大小相近,通常成串冒出水面,表现形态单一,持续时间长,浮现水面即逝,泡源位置固定,不受外界干扰。
二看气泡上浮的表现形态,分辨水下鱼的种类、大小和密度。鱼的品种不同,鱼星上浮的表现形态不尽相同。比如鲤鱼的鱼星,通常在无风无浪时,水面浮现出呈圆形泡团,气泡大小不等,时而原地泛起,时而缓缓向前移动;单个气泡越大、气泡团直径越大,鱼体越大;鱼星浮现面积大,乃至形成气泡群,说明水下鱼越集中。垂钓者如能分清了水下鱼的品种、大小和密度,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鱼钩的大小、钓线的粗细、钓饵的类型和大小等。
要快
追鱼星施钓必须以快取胜。因为鱼星常常时隐时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有时一现即逝。这对垂钓者来说,追星施必须操作迅速。一是选择接近鱼星的钓位要快;二是操竿的动作要快。不论是长竿短线还是齐竿线,都要事先有准备,一旦发现鱼星,就可以迅速出击,不失时机地获取对象鱼。一般来说,在追鱼星施钓中,长竿短线递饵比扬竿式抛饵的钓效相对好一些。
要轻
鱼是通过内耳及其侧线的交互作用,感觉水体中高低频振动声波,辨别声源方向。声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招引鱼觅食,当声波超出一定范围,将迫使鱼逃逸,以躲避敌害。因此,鱼的警惕性很高,对声音异常敏感,稍有惊动,就会向深水逃窜。根据鱼的这一习性,在追鱼星施钓时,就要求垂钓者,始终坚持以静为主,每个操作环节的动作都要轻。首先是接近钓位的动作要轻,切忌以沉重的脚步慌忙到位。再就是投递钓饵的动作要轻,严防钓饵、铅坠、竿尖击打水面。
要准
由于鱼星泛起的持续时间较短,欲从速上鱼,就要求钓饵落点准。准,对于长竿短线式递饵施钓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扬竿式抛饵施钓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认真操作,如果钓饵一次落点不准,势必多次反复抛投钓饵,这就很有可能使水下鱼闻声而逃,贻误良机。因此,追鱼星施钓钓饵落点一定要讲究准确性,力求一次成功。钓饵落点准,还要及时把握鱼星的移动方向,也就是抓住鱼在水下觅食时向前游动的方向,判明鱼头所处位置,及时、准确地将钓饵施向鱼头的前向,以提高钓效。就鲤鱼水下觅食来说,在平静水面,鱼星成团状向前移位时,垂钓者直觉明显,准确施饵较容易些。而在二、三级风天气,鲤鱼的鱼星一般是持续性单泡出现,并有位移方向。因此,垂钓者在有风力干扰、而鱼星浮现又不很明显的情况下,必须敏锐地察觉水下鱼的游动方向,若能做到及时发现,准确掌握钓饵落点,恰当选配饵料,时值夏秋季,其钓效是尤为明显的。
要引逗
鱼具有敏锐的运动视觉能力,在光线暗淡、水体混浊的水下,能机警地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运动,甚至是微小的动作,以满足觅食和逃避敌害的需要。垂钓中时有发现,在钓饵尚未沉落塘底时,鱼则半路抢食上钩,说明鱼的运动视觉起作用。因此,追鱼星施钓时,还要注意视情引逗,招引鱼的运动视觉,提高钓效。有时在鱼星密集、钓点准确、钓饵又对路的情况下,往往浮漂较长时间毫无反应,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钓饵嵌入塘底乱石间、杂草缝、凹坑处、淤泥中,致使钓饵自然隐蔽,可能不易被鱼发现;二是由于气温、水温、气压等外界因素影响,可能鱼的觅食需求一时减弱。对此,垂钓者可采取间歇性提竿引逗的方法,上下轻微地提动钓饵,也可以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缓慢地拖动钓饵,促其动感,以引起鱼对移动目标的注意力和诱惑力,唤起鱼的吞食欲望,从而达到提高钓效的目的。
与地星区别
鱼星简言之就是指鱼张开口腔摄食时所形成并冒上水面的一种含碳的粘性气泡。当鱼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必须先把鳃盖关闭,然后张开嘴,此时口腔内形成含碳气体。这种气体轻于水,会悠悠浮上水面而破灭。鱼群越集中,争食诱饵的现象愈激烈,摄食速度愈快,鱼泛星的现象也就愈盛,而不同的鱼类和水里的动物,包括龟、
鳖、虾、蟹,都能泛出代表它们特征的鱼星上来。根据这些特征,就能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
地星:水底淤泥中的沼气,大小不等,但是和鱼星相比:破裂快,位置固定,不移动,受到外界干扰,鱼星会停止,地星不会,有地星之处,水中缺氧,无鱼可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