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昆,书法家,画家。男,汉族,1960年生人,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长期从事中国画研究与创作,擅长中国人物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曾获“国际中国画展及大赛”三等奖(并应邀参加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颁奖仪式)、“福建省卫士之光书画展”金奖、“福建省教师书画展”一等奖。作品及名录收入《二十世纪中国画大掇英》、《华东书画家谱》、《全国首届风俗画展作品集》、《福建省文艺家辞典》、《中国诗词书画辞典》等十余部辞书。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三明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人物简介
农业专家,研究员。1929年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大研究生院遗传育种专业。1983年-1984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抗逆生理合作研究。魏建昆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园艺系细胞原生质生理实验室Dr. Stadelmann和李玉英博士合作,对各类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的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在原生质的粘滞度、基质浓度、细胞膜水分透性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理化参数。通过在明尼苏达大学Dr. Gengenbach 实验室做mtDNA电泳分析,将采用的试材,确认归属于T、C、S、N四种细胞质。通过上述研究,曾在美国做过两次学术报告。1984年美国植物生理年会上发表并收入论文摘要,由于1989年在美国全文发表,引起与会专家高度评价。
魏建昆,1988年首次宣布自然界存在C小种。1987年2月16日光明日报、2月18日河北日报及2月19日人民日报、3月6日科技日报均在头版用“重大成果”或“重大突破”等为标题,报导了魏建昆及其领导的课题的研究内容。2月18日河北电视台、2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节目播送了魏建昆及其领导的课题的研究内容。1987年9月29日河北日报三版外事橱窗栏目介绍了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两位专家参观田间C小种试验现场。1988年9月5日河北日报报道了美国玉米病害考察团访问农科院,对魏建昆研究员的科研成果深表赞赏。1990年11月20日河北经济报再次报道了魏建昆和他的玉米不育细胞参数研究。后又经7年的深入研究,于北京1994年6月由3位科学院院士等11人组成的鉴定小组,对魏建昆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理化参数及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鉴定”进行了鉴定,为世界先进水平,其中C小种部分居世界领先地位。199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英国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剑桥实验室以及日本鸟取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玉米所与我们实验室合作,进一步研究C小种的致病机制。
魏建昆作品
魏建昆研究员多次应邀访问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介绍有关C小种的研究工作。
1987年5-7月访问维也纳农大与剑桥大学植物育种所,分别做专题报告;
1988年4月访问ARS,USDA,Minnesota University与Iowa State University,分别做专题报告;
1988年参加由CIMMYT主办的亚洲玉米学术讨论会,做大会报告;
1990年9月访问苏联农科院中亚分院,进行学术交流;
1990年12月参加了在北京由中美联合举行的“Corn Technical and Hybrid Presentation Meeting”学术讨论会,做大会报告;
1993年先后访问日本鸟取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加拿大列桥实验站,做专题报告;
1996年7月赴加拿大研讨中、加旱作农业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1996年9月被邀访问韩国高丽大学与济州大学,并分别做学术报告;
1998年7月被邀请访问荷兰科学院植物育种所,研讨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并做学术报告;
1996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兼职研究员。河北师大兼职教授。
1984年回国之后先后被任命为河北省农科院院长及党委书记,直至1996年8月免去院长职务;1998年3月免去党委书记职务,改任农科院名誉院长,仍继续兼任省科协主席。在此期间,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省委的领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鞠躬尽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科研工作上:人民日报于1997年5月27日对我进行了报道。曾先后任河北省科协主席、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1983-1995年为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农业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与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农作物杂优利用及其抗逆与病理的研究工作。完成科研成果9项,发表论文30余篇,译与编著各一部
成果
<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理化参数及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1995年12月15日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第1完成人。
奖励
1996年7月赴加拿大接受加拿大国家农学会授予的 < 国际成就奖>
主要论文
1.J.K. Wei(魏建昆),: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Race C of Bipolaris maydis in China, < Phytopathology >, 1988,78(5):550--554.
2.J.K. Wei(魏建昆), et al: Protoplasmic parameters of Z. mays with normal and male sterile cytoplasm,
,1989, 35∶543-553.3.Wei Jian-Kun(魏建昆), et al∶Some problems in maize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1990,12。
4.Zeng Meng-Qian,Wei Jian-Kun(魏建昆)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biochemistry for cytoplasm male-sterility and the genetics for their restoration in maize (Z. mays L.), Scientia Sinica (Series B), 1987, 30(3)∶283-296.
5.魏建昆∶从植物遗传育种、生理与病理的角度论述我国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的应用,《农业高新技术论文集》,<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
6.Wei Jian-Kun(魏建昆) et al:Application of hybrids with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Zea mays L. in China,
,1993 Vol. 8(Suppl):1-9.7.闫芝芬 魏建昆等.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质量及其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华北农学报》,1996,11(增刊):19-74。
8.崔洋 魏建昆等.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作用机理的研究, <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2 p59-70。
9. 王立安 魏建昆等细胞骨架抑制剂对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粘滞度的影响,《华北农学报》,1997,12(3):48-52。
10.崔洋 魏建昆等.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理化性质及光谱特征的研究,<生物物理学报>,1997,13(4): 551-555
11.孔繁明 魏建昆.水稻白叶枯病菌毒素对水稻不育系珍汕97A的专化毒性, <植物病理学报>, 1998,28(2):113—116.
12.孔繁明 魏建昆.水稻珍汕97不育胞质与白叶枯病菌早期互作中的活性氧反应, <中国水稻科学>, 1998,12(3):159—164.
13.许志刚 魏建昆等.籼型杂交水稻及三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预测,<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 20(5):409-413。
14.崔洋 魏建昆.玉米雄性不育抗病性研究方法,<玉米雄性不育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6 P155-180
15.崔洋 魏建昆等.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制备HMC毒素纯品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1):47-49。
D. 人才培养
1.以第二导师身份,与中国农大于1996共同培养出一名博士;于1998年与清华大学共同培养出一名博士。
2.以河北师范大学第一导师身份,于1997年-2003年培养4名硕士。
“八五”、“九五”期间主要承担科研及参加项目情况统计表:项目名称
主持人、执行年度、经费数、任务来源、协作单位、获奖情况
玉米新型雄花不育系的选育、魏建昆、91-95、2.5、农科院
逆境蛋白与小麦耐旱、玉米耐冷生理机制及化调途径研究、魏建昆、91-95、7.5、农业部 、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抗病性的分子机理及抗病体选育、魏建昆、93-97、10、国攀登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质量及其病理预测、魏建昆、93-97、50、国家基金、南农、中农品资所、江苏农学院
作物对干旱的反应与抗旱性生理机制、魏建昆、93-97、5、国攀登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结构的研究、崔 洋、99-2001、8、国家基金、清华大学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骨架结构差异及稻瘟病菌专化性致病毒素的纯化、魏建昆、98-2000、15、国家基金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质量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闫芝芬、97-99、4、省基金、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植物激素类似物产生菌遗传育种及开发应用、闫芝芬、2000-2002、10、省攻关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抗病性快速鉴定技术与抗病理特性研究、苏 海、92-95、4、省科委、棉花蔬菜农垦所、省3等
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机制及DNA分析、崔 洋、93-95、7、省基金、植保所、省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