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寨古城遗址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家寨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是汉时期的古城遗址。
历史沿革
综合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魏家寨古城应该是在西汉时里耶古城被洪水毁坏后而新建的迁陵县治。虽然迁治建城的具体时代已不得而知,但从魏家寨附近发现的汉墓多达数千座的情况推测,魏家寨古城作为西汉迁陵县治的时间不短。因此,魏家寨古城很可能是西汉中期和后期的迁陵县治。
魏家寨古城于1996年6月调查发现,后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处多次现场复查,初步认定属西汉时期的古城。
2004年、200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魏家寨古城遗址进行全面勘探和试掘。
2022年6~8月,为配合魏家寨古城考古研学基地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保靖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等单位业务人员,对工程范围内涉及的魏家寨遗址清水坪墓群开展考古发掘。本发掘共布设探方45个,发掘面积约1170平方米,清理秦至两汉、明清墓葬20座。
遗址特点
地理环境
魏家寨古城遗址地处武陵山脉的腹心地带。武陵山脉既是湖南洞庭湖流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之间的自然屏障,又是周边地区古代文化的交汇地带,于此横穿的酉水河则成为沟通洞庭湖流域与乌江流域的重要走廊。魏家寨古城遗址所处的清水坪镇位于酉水上游的一个河谷盆地内,自战国至两汉时期该盆地分布有不同时期的三座古城(遗址):里耶古城、魏家寨古城和大板遗址,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三处古墓群,即麦茶墓群、清水坪墓群和大板墓群。
古城城址
古城城址位于酉水南岸二级阶地的一个土台子,三面环水,外围南面有一条壕沟。土台子近方形,东西宽约76米、南北长约82米,其南北两端和西端北部均发现呈长条形延伸的夯土带,夯土层厚度一般在0.4~1.7米不等,个别地段厚达3米有余,宽度均为10米左右。其中发现有汉代的遗物如陶片、铁器等。该夯土带应为城墙遗址。城址中部也发现有几处局部夯土,分布呈锅底状,深两米左右,应是房基的筑垫层。夯土台为人工有意识地大面积堆筑而成。如果复原城内的台面,地势要比城外高出约10米,而北部沿线基本上为人工堆筑。城址设有北门、东门,西南两面呈封闭状态,东门、北门皆可以直通酉水河。城内分布有丰富的汉代建筑遗迹,靠城墙内侧分布较密,城址中部几乎不见。
魏家寨古城特征,一是面积很小,工程量不大;二是城内人工堆筑的地面很高。这似乎可以说明该城的兴建,一方面具有军事据点性质,另一方面又吸取里耶古城受到洪水威胁、破坏的教训而作了防洪方面的特别考虑。
墓群
墓葬位于酉水南岸一处低矮山丘之上,北距酉水河岸约60米。墓葬方向可分为两类:一类墓葬为东北-西南向,共15座。墓葬分布较有规律,自西向东约可分为三排,每排间距约13~15米。西边一排墓葬2座,为M1、M2;中间一排墓葬6座,为M5~M8、M11、M14;东边一排墓葬5座,为M1~-M20。二类墓葬为近南北向,共5座,有M4、M9、M12、M13、M15,位于一类墓葬间的空地及墓地北面边缘处。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20座墓葬约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秦至汉初、西汉、东汉和明清。其中秦至汉初墓葬1座(M14),西汉、东汉墓葬18座,明清墓葬1座(M18)。亦即该墓地年代是以两汉墓葬为主体,其他时期墓葬零星分布。
秦至汉初墓葬,M14,带头龛的竖穴土坑墓,被M13打破。墓口长2.1米、宽1.25米、深1.35米,方向268度。墓室下挖后见有一个生土台面,墓坑向内缩为长1.95米、宽0.6米深坑,用以放置棺木。坑西面设一龛,为生土中掏挖形成,内置高领陶罐1件,龛底距墓底高约15厘米。从墓葬形制及高领罐形态看,M14年代偏早,约在秦至西汉初年。
西汉、东汉墓葬,M17,竖穴土坑墓。墓口长2.9米、宽2.05米、深2.2米,方向71度。该墓早期被盗,墓底有两条枕木沟。墓内东面出滑石璧1面、陶鼎、陶盒、陶方壶各1件。从出土器物看,墓主应头向朝东,单棺,时代为西汉。此类墓葬该地发现最多,约有9座。M6,带椭圆形外框的竖穴土坑墓。墓口长3.25米、宽2.4米、深2.4米,方向267度。该墓早期被盗,墓内出滑石璧1面、陶鼎1件。从随葬品位置看,墓主头向朝西,单棺,时代为汉代。M6与附近汉墓最大的区别在于,M6长方形墓口之外还有一周椭圆形的边界,其墓室平面呈“外圆内方”的独特结构。从发掘情况看,M6建造过程是先挖一个椭圆形的平底坑,坑底即墓底,然后再向坑内四面版筑填土形成长方形的墓坑,坑内埋藏方式与其它汉墓相同。这种特殊的墓葬埋藏方式与保靖县四方城遗址已发掘的部分汉墓结构相近。此类墓葬多见于酉水中上游地区,可能与当地的民族文化有关。
M8,带长方形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葬通长2.4米、宽1.25米、深1.1米,方向168度。墓道位于墓室西面,平面长方形,为竖穴坑状。墓道东有石块垒砌的封门墙,底与墓道底平。封门墙东面为墓室,平面长方形,壁略弧斜,三面壁内留有较窄平台。墓底四壁斜弧内收、底稍下凹,其形态疑与棺木形状有关。该墓早期被盗,墓内无随葬品,盗洞填土中发现有汉代残断铁器1件。
M19,竖穴土坑墓,墓室较长。墓口长3.25米、宽1.5米、深1.1米,方向70度。墓室东面出麻布纹硬陶坛1件,时代约在新莽至东汉初年。
M10,双人合葬的竖穴土坑墓。墓口近方形,长4.5米、宽4.4米、深3.0米,方向71度,墓室西面被晚期人类活动扰乱。从发掘情况看,墓内北面和南面的填土明显不同,显示出该墓有着二次合葬过程。考古发掘揭示的墓葬建造过程为:南面墓葬埋藏较早,其壁面有清晰版筑痕迹,墓土为外面运来的灰土、夯筑非常紧实;北面墓葬埋藏略晚,壁面也有版筑痕迹,墓土为红土夹少量灰土,墓土虽经夯筑,但没有南面的紧实。随葬器物主要见于墓室内东面,摆放整齐,集中于椁室头厢位置。共出14件器物,有陶鼎1件、陶盒1件、陶方壶2件、陶圆壶1件、陶壶3件、陶罐1件、陶汲水瓶1件、陶灯1件、硬陶罐3件。
明清墓葬,M18,竖穴土坑墓。墓口长1.米9、宽1.2米、深0.95米,方向61度。该墓平面被较多河卵石块混杂灰土覆盖,北壁、东壁中间立有石板。清掉卵石层后墓内出现较干净的黄灰墓土,下挖后到达平整墓底,近墓底填土中混有少量青花瓷片。墓内未见随葬品。墓上垒放石块的葬俗为湘西地区明清墓葬的常见形态,也体现了当地特殊的丧葬习俗。
文物遗存
魏家寨古城遗址墓葬出土陶器有鼎、盒、圆壶、方壶类礼器,罐、坛、钵类生活用器,灯、井、灶类模型明器。铜器有盆、釜、镜。铁器有釜、刀。滑石器均为滑石璧。
研究价值
魏家寨古城遗址的有效保护对研究汉代武陵郡酉水流域的政治、军事、经济丶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魏家寨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魏家寨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魏家寨古城遗址,路程约9.2千米,用时约19分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17:4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