鬌是一个汉字,读音chuí、duǒ,共19画,字义为毛发脱落;儿童剪发时留下的一部分头发;发美。
《汉语大字典》
《说文》:“鬌,发隋也。从髟,晴省。”徐锴系傅:“鬌,发堕。从髟,堕省声。”
(一)chuí《广韵》直垂切,平支澄。歌部。
毛发脱落。也指发落头秃.《说文·髟部》:“鬌,发隋也。”《广韵·支韵》:“鬌,发落。”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六:“关中俗谓发落头秃为椎。……《说文解字》云:‘鬌,发堕也。’吕氏《字林》、《玉篇》、《唐韵》并直垂反,今俗呼鬌。音讹,故为椎耳。”又引申为尽,光。《方言》卷十二:“鬌,尽也。”郭璞注:“鬌,毛物渐落去之名。”
(二)duǒ《广韵》丁果切,上果端。又徒果切。歌部。
①儿童剪发时留下的一部分头发。《玉篇·髟部》:“鬌,小儿翦发为鬌。”《集韵·果韵》:“鬌,剃馀发。”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髟部》:“鬌,本发落之名,因以为吞发不翦者之名。”《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郑玄注:“鬌,所遗发也。”孔颖达疏:“三月翦发所留不翦者谓之鬌。”《金史·济安傅》:“丁巳,翦鬌,奏告天地宗庙。”清·毛奇龄《李女宗守志记事》:“童子饰鬌。”
②发美。《集韵·果韵》:“胁,发美。”宋·方岳《风流子》:“云松鸾髻鬌,月衬马蹄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