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髡,汉语二级字,读作髡(kūn),◎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古代指和尚。◎ 古代称修剪树枝。
现代释义
基本词义
◎ 髡kūn
〈动〉
1、(形声。(kūn)从髟(biāo),与毛发有关,兀(wù)声。本义: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同本义 [ancient punishment of shaving off the hair of a criminal]
髡,剃发也。——《说文》
髡者,使守积。——《周礼·掌戮》
辩通凿颠者髡。——刘向列女传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楚辞·屈原·涉江
髡钳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因直言触忤刘璋,被璋髡钳为徒隶,因此短发。——《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髡刖(古代刑罚,去发称髡,断足称刖);髡钳(古代刑罚,去发为髡,用铁束颈为钳);髡发(剃去头发);髡首(剃光头发,光头);髡人(被剃去头发的罪人);髡头(光头。同髡首)
2、剪去树枝 [lop off tree branches]
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齐民要术
词性变化
◎ 髡 kūn
〈名〉
僧尼 [monk]。如:髡缁(道士,代指道教);髡人(僧侣,僧人);髡首(指僧尼)
古籍释义
唐韵》苦昆切《集韵》《韵会》《正韵》枯昆切,𠀤音坤。《说文》𩮜发也。从髟,兀声。或从元。《周礼·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积。《注》王之同族不宫之者,髡头而已。《前汉·𠛬法志》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
又人名。《孟子注》淳于髡,齐之辨士。
又树秃曰髡。《齐民要术》种柳千树足柴,岁可髡二百树。
又《集韵》去骨切,音窟。
又五忽切,音兀。义𠀤同。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查字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7:02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