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十八王公庙坐落在西子湾景区,依山而建,面向高雄港。山上与
台湾第一栋洋楼清代英国领事馆为伴;俯视山下,是
台湾中山大学;登高眺望,
西子湾美景尽收眼底,风景怡人。
公庙景色
高雄十八王公庙,傍山而建,面向西子湾。有一条修建成蜿蜒阶梯的山道,沿山道上山,就是十八王公庙。十八王公庙雄踞於高雄港入口处的山岬上,庙前陡峭蜿蜒的阶梯,传闻意在考验信徒「无诚勿登」,蜿蜒的阶梯的护墙上红漆书写着“欢迎光临灵兴殿十八王公庙”。登高远眺,视野宽阔;俯视西子湾之景,美不胜收。
公庙传说
十八王公庙源于康熙23年(1684年),据说在清朝时,曾有17位福州富绅相偕乘船到普陀山进香,不幸遭海难而丧生,尸体漂流至石门沿岸,仅一只随行的忠犬存活,但仍以身殉主;当地居民感其义行,遂将忠犬与17人合葬一冢,并建庙奉祀,名为十八王公,此后即不断传出十八王公显灵的故事,因而打开了盛名。
十八王公庙的建筑风格上有传统的闽式风格,庙宇门口石柱上的盘踞着龙形石雕,山门上方有大型神化人物石雕。因十八王公庙,有阴庙(情人禁地)一说,所以在庙门榄特意标注:本庙主神「北极玄天上帝」阳庙。
历史沿革
缘康熙23年(1684年),一艘由大陆而来之渔船,在西子湾海滩处,遇风暴而不幸沉没,18位船员经一番海上生死之斗,终脱险登上在西子湾岸上(当时地名为洋路湾或洋子湾)。该处荒凉林投丛生,蚊虫猖獗,为早来之移民所不愿垦殖,此十八位先祖团结一致,不辞辛苦,胼手胝足,努力开垦。后被清属凤山县衙官员误认为叛民,集体格杀,附近居民念其平日和睦敦邻,乐善好施,惨遭冤杀,就收殓其遗体合建一所低矮之祠堂于今寿山洞口之山麓上,以敬仰其临难共生死暨垦荒之精神。嗣后他们救苦救难之事迹,不断地传开,他们虽因冤死,但显赫英灵,协助保佑百姓之事迹卓著,世人为感仁心救世之神灵,并纪念先祖之德,故尊称「十八人公」。后因其仁心救世之事迹感动天地,由南鲲鯓代天府五府千岁奏请玉皇大帝敕封为「十八王公」。
灵兴殿今之灵兴殿,据传当年蒋介石驻西子湾行馆时,曾到旧庙散步,从随从副官查明典籍,命其庙为「灵兴殿」,以敬仰先祖之精神。
日本人占据台湾后开辟高雄港,开凿寿山洞口即今西子湾隧道时,工程进行中常发生灾难,工人死伤无数,后来有人向日本官府及包商提议,向十八王公祈祷保佑,终于平安无恙而完了此两大艰巨工程,奠定了高雄贸易、经济、观光、交通之发展基础,此为十八王公之神威。
由于西子湾隧道之开凿,先祖们小祠堂由日本人与我同胞合资,迁移至西子湾沙滩(现中山大学填平为运动场)之寿山麓下建成庙宇,永为世人膜拜。十八王公由小祠堂到建庙宇供人膜拜已有三百多年,其香火鼎盛,流传至今。
一九八零年西子湾畔的
台湾中山大学扩校,庙宇位于校区内,庙宇与校区环境性质相异,为配合发展教育及不影响学校扩校,迁现址(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十八号)建庙,于一九八二年破土动工,至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竣工。巍峨庙宇与高雄港碧波相辉映。山灵水秀,气势磅礴,香火鼎盛,临登膜拜,不仅可祈求平安,并可眺望高雄港天然美景及各种船舶进出港口的动态景观,尤其黄昏之际,欣赏缤纷彩霞,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一九八零年西子湾畔的
台湾中山大学扩校,庙宇位于校区内,庙宇与校区环境性质相异,为配合发展教育及不影响学校扩校,迁现址(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十八号)建庙,于一九八二年破土动工,至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竣工。巍峨庙宇与高雄港碧波相辉映。山灵水秀,气势磅礴,香火鼎盛,临登膜拜,不仅可祈求平安,并可眺望高雄港天然美景及各种船舶进出港口的动态景观,尤其黄昏之际,欣赏缤纷彩霞,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