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镇宁(1929-1996)1929年10月生,辽宁辽阳人。中共党员。1952年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后﹐任国营南昌三二O厂工艺科技术员、车间副主任、设计科、外场科副科长。1956年至1965年任国营南昌三二O厂设计科科长、设计室主任、主管设计师。1965年后任国营南昌三二O厂设计所副所长,所长。1978年任三机部六O三所所长兼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1982年至1985年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兼科技委主任.1985年至199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书记,通家科委委员﹑党组成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6年和1991年连续当选为第三届﹑第四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是中共十三届候补委员,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
人物生平
高镇宁,1929年10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辽宁省辽阳县。青少年时代他就立志发奋学习,充实文化知识,以报效祖国。在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20岁。他在学校不仅品学兼优,还热心社会工作,深得同学们的拥戴。在北京市立二中念书时,被同学们推选为学生会主席。1949年10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又被推选为系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1952年9月大学毕业后,国家统一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320 厂)工作,先后任技术员﹑模线室主任、车间主任、飞机设计室主任、设计所所长等职。在这期间,他参加过雅克-18、安-2、米格-19三种飞机的仿制,攻克了传递飞机气动外形和保证零部件装配协调的飞机制造的关键一模线样板技术。 1958 年工厂开始研制初教6和强5飞机,高镇宁均任主管设计师。这两个型号均研制成功,定型生产装备部队。
高镇宁1978年任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所长兼总设计师。1982年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和部科技委主任。
1985年,中央调他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任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兼任国家科委党组成员、国家科委委员。1986、 1991年两届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58年高镇宁任320厂飞机设计室主任。他领导着80人的设计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4岁,他们仅有修理和仿制苏式初级飞机的经验,没有自行设计飞机的经验,并且设计参考资料缺乏,设计试验设备全无。就在这时,已完成打样设计的初教6飞机(原称初教1)研制任务从沈阳转来南昌。高镇宁任主管设计师,与沈阳112厂 飞机设计室屠基达带领的20多人密切合作,精心组织,集中群体的智慧,以饱满的热情,苦干加巧干,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设计完成全机生产蓝图万余幅。在全厂职工通力合作下,昼夜奋战,制成样机,于1958年8月27日飞上蓝天。这是新中国第- -架自行设计、制造的螺旋桨飞机,标志着从仿制走向自行设计的新阶段。高镇宁是开辟这条道路的一个披荆斩棘的带头人。
1958年高镇宁同时任中国自行研制的超声速强击机一强5飞机的主管设计师,是全机设计技术的总负责人。他与著名飞机设计师陆孝彭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充分发挥他的技术特长,从而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设计研制得以成功。
1982年高镇宁调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和部科技委主任。他分管全部的科研工作并主管两个国家重点飞机型号的研制。为了促进航空工业的发展,加速航空产品的更新换代,高镇宁狠抓航空科研工作。他坚持科研例会制度,尊重专家意见,实行民主决策;突出科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开展工作,一抓到底;推行科研院、所改革,密切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专家咨询系统,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推进国际间的技术合作;支持中国航空学会工作,关心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活动。在高镇宁的领导下,航空科技“六五.”计划胜利完成,一些关键技术取得显著成绩,为制定和实施“七五”计划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5年,为了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力量,中央决定调高镇宁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任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他一到新的工作岗位,十分注意调查研究,虚心向科技工作者请教,向科协的老同志学习,很快适应了科技群众团体的工作。他团结党组一班人,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紧张而有序地做好科协“三大”的多项筹备工作,使“三大”得以成功举行。